返回第四百四十三章 一代人,两挑战者(第1/4页)  重生之小说巨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古往今来,关于西湖的骚人雅事、逸闻典故及神话传说多不胜数,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传世诗篇,其中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最广为流传。

    关于西湖有太多地方可以写,同样的原因,似乎也没有太多更妙的言辞拿来描述她,属于“崔颢题诗在上头”的状态,前人留下的经典太多,再强行感怀难免显得相形见拙。

    不过作为全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免费的5A级景区,每年迎送规模如此庞大的客流,关于她的故事也是说不完的。

    十景、新十景、三潭、一山,整个浏览下来,一天的时间都未必足够。

    苏堤春晓、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断桥残雪……这些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景点名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这片文艺圣地的货真价实。

    9月9日晚上7点,第一届中国作家峰会暨西湖论剑在此盛大开幕,本就人满为患的西湖,因为作家峰会的召开,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盛况几乎可与黄金周相比拟。

    开幕式第一项当然是相关领导致辞,“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之后,作家代表发言,作协主席冯长行、中青派作家代表徐敛,年轻作家代表柳敬亭。

    领导发言内容丰富,作家们只好言简意赅,除了冯主席做了几点展望和几点建议之外,徐敛和柳敬亭都都是祝愿大家玩得开心,峰会胜利举办一类的套话。

    稍显尴尬的地方在于,从领导开始,一直到徐敛上台,现场都是乱糟糟的气氛,化身观众的游客及特地赶来的书迷自顾自聊自己的,然而当柳敬亭出场的时候,现场气氛九十度急转,大家欢呼的声浪直把杭州作红磡。

    在场作家有些叹息摇头有些羡慕感叹,而到场的领导都是面面相觑继而相顾莞尔,感慨“什么时候,作家比明星还明星”?

    坐在屏幕前观看直播的观众则毫不客气地在网上留言“人气差距不要太大”、“这种秒杀般的对比真的好吗”、“就不应该让柳敬亭出场嘛,让各位领导和别的作家多尴尬”……

    讲话环节结束之后,是名闻全国的音乐喷泉表演。柳敬亭许久许久之前看过一次,后来跟徐晴、杨丽璐环游世界的时候,又看过一次,也证明了音乐喷泉的确值得观看。

    半个小时的表演结束后,大家仍就意犹未尽,不过所有人都知道今晚的主题或者说重点并不是音乐喷泉,而是已被议论成风的“斗文大赛”。

    组委会显然是有意吊大家胃口,对现场围观群众要求开始比赛的呼声充耳不闻,而是安排作家进行半小时的自由讨论。

    峰会本来就是大家见面聊天。

    现场又开始躁动,不过在荷枪实弹的、凛然生威的武警队的威慑下,倒没人敢做什么过激举动,只好耐着性子等待。

    大约八点左右,悬挂在舞台正上方及左右两边的电子屏幕突然亮起来,现场顿时一阵欢呼,情况有点类似晚会开场前的熄灯。

    现场主持人也不登台,简单地通知大家,接下来是作家们即兴创作的时间。

    现场虽然来了九十多位作家,但准备了即兴作品的作家也就二十二位,这二十二位又有十二位是写诗,五位准备了散文,剩下五位准备小说。

    原本柳敬亭、徐晴、韩朔、伊水安都没有明确答应过要创作的意思,但是白天几人游西湖的时候,偶然碰到一位坐在湖边石板上洗脚的老头,伊水安灵感突发,得了一首小诗,正好可以用到等会的即兴创作中。

    “闲人信步游西湖,偶见老翁濯瘦足。回首友伴正指点,青山隐隐雨雾浮。”

    未必是多么精妙的佳句,难得的是自然而然地想起,且比较应景。

    这边伊水安正在跟柳敬亭等人商量要不要写出来这首《游西湖》,那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