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四章 无冕之王(上)(第1/3页)  重生之小说巨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柳敬亭最早接触《威尼斯商人》,是在彼世中学的课本中,鲍西亚智斗夏洛克的事迹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奸商夏洛克为了谋害对手的性命,宁愿不要贷款,也要按照合约割下对手的一磅肉,假扮律师的鲍西亚欲扬先抑,先大肆强调要按照合约办事,然后针锋相对地指出,夏洛克只能割一磅肉,不能多一克也不能少一克,更加不能流血,否则就是谋害基督徒,夏洛克因此败诉,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该剧作为莎翁四大喜剧之一,除了对当时唯利是图的高利贷商人进行讽刺,同时热情地歌颂了爱情、友谊、和智慧,是莎翁笔下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虽然时地有移,但剧作中呈现出来的积极意义以及对人性仁爱的讴歌,一经上演,立即再次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柳敬亭过威尼斯留《威尼斯商人》的新闻迅速成为文坛一大佳话。

    3月初,罗马公演《威尼斯商人》,特别邀请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到场观看,引起中国媒体,包括每日新闻的热情报道,不过消息在中国传开之后,很快有人开始猜测柳敬亭此举是在向《等待戈多》和《吉檀迦利》叫板,毕竟后两者是目前诺奖呼声最高的作品,而柳敬亭身负诺奖赌约,难免心中焦急。

    “说好的封笔呢?”

    “这么说,古庸生的封笔宣言只在中国有效吗?”

    “翻墙在YouTube上看了《威尼斯商人》的演出,戏剧是不错啦,但确定要报名诺贝尔文学奖吗?”

    当国内的质疑和调侃之声刚刚兴起时,大家习惯性地把目光锁定在东方之客身上,想看看他关于这件事又有怎样令人捧腹的段子,不过东方之客还没来得及出手,《匠录》执行主编天道有常率先在“华山论剑”发了一个反质疑的帖子:“为什么别国网民在为我们欢呼的时候,我们自己却在自黑?”

    常有道在帖子里放了好几张推特和脸书的截图,引用了欧洲几个国家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再次发问:

    “难道在对文艺发展的态度上,我们的容忍度竟然都比不过外国人吗?”

    常有道的帖子很快得到古庸生读者群的大规模响应,以前东方之客出面黑古庸生,古庸生本人及《匠录》编辑都很少有人回应,这次难得这么积极和主动,大家的斗志迅速即被点燃,对所有的质疑和恶意嘲讽进行声势浩大的围剿,尚未形成气候的“职业黑”和“路人黑”还没来得及反击,国内主流媒体开始发力,对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进行了严厉的痛斥。

    “柳敬亭留作威尼斯”是中意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一次代表**件,对中意乃至中欧两方的外交互动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一件值得两国人民共同为之欢乐的事情,岂容一小撮人不负责任地大放厥词?

    “这不是你们卖弄小聪明的时候。”

    事关立场问题,主流媒体和网友们难得地站到了一起,而试图兴风作浪的“那一小撮人”很快湮没无闻,毕竟没有人能单抗这么强力的舆论压力,而且舆论背后的力量也不是普通网友、甚至知名评论者所能抵御的。

    东方之客自始至终没有对这件事发表一个字的言论,而是热情地讴歌起《等待戈多》和《吉檀迦利》,分析他们能得诺贝尔奖的各种因素,再次展现出了敏锐的舆论嗅觉和卓越的网战技巧。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诺贝尔,不要忘记咱们老大的三年之约。”

    常有道一个帖子可以引起这么强悍的连锁反应,心情着实舒畅,谈到东方之客,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用意。

    “诺贝尔的报名日期好像是二月份吧,你们听说老板报名了吗?”苏瑾问。

    “没有啊。”青椒答。

    康令月抬头,欲言又止。

    常有道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