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四十章 李战的心事(第2/4页)  大唐第一长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蛤!”李恪露出了一个诧异的表情。

    “别蛤了快点去招募吧我可是要在年关之前要将虎贲军扩成一万我们虎贲军还有任务。”

    “任务什么任务大哥? 那个任务可以将我带上吗?”李恪一听到虎贲军有任务,马上眼睛就亮了起来。

    看着李恪那兴奋的样子,李战笑道:“这个任务可不简单,要长途奔袭。”

    “长途奔袭?”

    要说李恪这个人对军事上的造诣还是很高的,毕竟是李世民的儿子,所以就在李战说到长途奔袭之后,李恪连忙道:“难道大哥是要奔袭吐蕃,可是大哥吐蕃的人比我们可多多了?”

    说完之后,李战还没有说话,这边李恪再次马上道:“不对,不对大哥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啊我响起来了,大哥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都在长安外不知道鼓捣什么,那一定是大哥制胜吐蕃的法宝吧。”

    “呵呵!”李战笑了起来道:“你还真的挺清楚的!”

    “那大哥是说我说对了!”李恪有些兴奋的看着李战道:“那大哥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制胜法宝?”

    “嗯!”李战想了一下道:“如果你能将我的虎贲军招募完成,那我就让你看看我的制胜法宝。”

    “好一言为定。”李恪一喜。

    李战呵呵的点头道:“一言为定!”

    说完,李恪和李战击打了一下手掌,跟着就开心的跑了出去,李战问他为什么跑这么快,李恪回答要去招募虎贲军了。    吴王李恪,他其实是一个苦命的王爷,千百年后还有人为他惋惜、嗟叹,他被老爹李世民夸作“英果类我”。

    很可惜,李恪的出身不好,他的身份太高贵了,也因为这样,李恪不管有多优秀,命中注定是“烧火柴”,吃喝玩乐逍遥一辈子,把生命的精华浓缩在短短的三四十年,然后追求往生。

    李恪一开始就是按这个节奏发展的,他一岁就被皇爷爷李渊册封为长沙郡王,还扛了一枚湘州刺史的大印。李唐净搞古怪事,喜欢以王爷挂空衔,仿佛显示李家子孙不光能烧火。

    小李恪一边吃乃,一边扛大印,头衔换了一长串,直到十七岁那年,才以吴王、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身份,第一次赴任实职。

    刚到安州不久,李恪就给老爹上眼药,他把老百姓的农田,当作了皇家猎场,踩坏了庄稼。御史柳范一封弹劾状,告到李世民跟前。

    李世民一脸尴尬,这破孩子,一再跟他叮嘱:你要懂得大米饭来之不易,才能吃得长久;你要知道马奔跑之累,你才可以骑得安稳;你要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船才能行得稳。怎么转头就忘了呢!

    就像所有看不得儿子被人指指点点的老爸一样,李世民挂不住面子,不惜护犊子,他一撂脸:权万纪这个混球,他怎么辅佐吴王的,真是罪该万死!

    柳范一听,什么玩意?你这不是杀人犯不抓,抓卖刀的嘛!房玄龄天天在你耳朵边叨咕,都不能阻止你骑马四处浪,凭什么要求权万纪管得住吴王?

    好嘛,本来想替儿子遮丑,结果连自己的脸都被亮出来,一巴掌五道杠!李世民气得甩袖而去。

    想想也是,不给点教训,这孩子岂不要真的变“柴”了?于是李世民下旨,免李恪安州都督,夺三百户封邑。

    一脚踩丢了三百户,李恪第一次深刻体会了“大米饭来之不易”。

    从此,他痛改前非,自觉接受权万纪的严格管束,把扭曲的身板扶正了。

    按这个节奏,李恪应该可以把吃闲饭的福分,延长到六七十年不成问题,说不定成为大唐宗室的顶梁柱也未可知。可身为皇室子弟,跳不开莫名其妙的陷阱,李恪的麻烦不久到来。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