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47、去处为美(第1/3页)  欢想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华真行:“去处为美。”
    他只答了四个字这也是论道的特点要用至简的概括阐述自身的修行所证与修行所求但话语中伴随的神念却妙不可言甚至已不能用神念来形容。
    不同的人听见可能会接收到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感受这都与其本人的见知有关哪怕是毫无修为的普通人。
    这也是一种神通称为声闻智慧或声闻成就。掌握声闻成就至少要有七境修为但大部分七境修士未必能掌握娴熟真正善用声闻智慧者大多是九境高人。
    开口若无声闻智慧那不叫论道就是世俗间普通人的辩论。此时此地的场景华真行事先并没想到但这也是一种机缘发触忽福至心灵便领悟了声闻成就。
    何为美普通人最朴素的观点通常就是好看喜欢舒服想要。
    那什么才是好看、喜欢、舒服、想要呢?这不仅是论述审美的标准更是要明晰所谓审美过程的内在原则。
    古时有人认为事物的美包含在奥妙无穷的数学中符合与蕴含某种内在规律与韵律从而体现于外在的协调与动人。
    自古及今有的哲人一脉相承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或包容于绝对精神的辩证因果内。
    无论美是否客观存在哪怕它的确存在于超越具体事物的理念之中可是审美本身还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以每个人为主体对客体的批判与发现。
    很多人对“美”的概念往往都偏向于狭义主要理解为艺术审美甚至只集中在视觉审美比如一幅画、一件衣服、一道风景好不好看、漂不漂亮。
    这也难怪因为人的大脑所接收的信息大部分都来源于视觉感官。
    可是美的概念远远超出了艺术审美的范畴它是对这世上所有事物的批判与发现以及再批判与再发现。
    人们几乎可用“美”去形容一切比如美景、美食、美色、美言、美德、美梦、美事……乃至美好人间。
    美就是好的、更好的至于怎样才是好的、更好的那就是人类文明所需要解答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人在世间需要的自我解答。
    审美标准是否有阶级性?很多人还在为此争论其实完全不必争论。去处为美美就是目的、美就是追求本身在事实存在阶级差别的世界上审美怎么可能没有阶级特征呢?
    反对者的观点往往是说一片山水风景是美的、一件器物是美的无论谁来看都会发现它的美……这是美的共性否则所谓美的概念与共识就不会存在。
    但美不仅仅只有共性审美也极具个性它不仅仅是对自然事物的评判也代表了每个人的情趣和追求。包括每个人愿望和努力、梦想与空想那就是他们的去处。
    比如很多人的愿望就是实现阶级跨越这就使他们很容易接受消费主义的诱惑。营造潜意识中跨越阶级的幻象这几乎是全世界奢侈品营销的内在逻辑。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吗?当然不是!科学、哲学包括神学其尽头都是美学都要解答往何处去的问题。我们做一切的目的是什么、要引导世人走向何方哪怕是空画一张大饼。
    诸如涅槃无余之美、逍遥自然之美、天人合一之美、天下大同之美、万物究竟之美!
    华真行并没有回答怎样才是好的、更好的他只回答了美是什么?
    去处为美美就是我们的追求本身它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它超脱于态度与方法之上一切态度与方法都是为它、因它而存在。
    世人常谈“真”、“善”、“美”但这三者并非并行关系后者是超脱于前两者之上的。
    “真”是态度与能力“善”是方法与路径而“美”既是追求的目标也是追求的方向“真”和“善”的目的就是“美”。
    它是是难以言喻的又是实实在在的包含于对人生、社会、世界、宇宙的理想中包含在有意无意的渴望中。哪怕理想未能实现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