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71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第2/3页)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会不会也是假的呢?
    这件事很多大臣十分的关注,他们踊跃参加鉴定,顺便卖弄下自己的学识,在同僚面前展现自己的文化水平。
    鉴宝大会开始了!
    奉天殿中,殿中中央放着一个大方桌,一群自以为学识扎实的大佬趴在那里开始鉴定,有的官员还戴着老花镜。
    不多时,太上皇也匆匆赶来,掏出女婿孙云球为他新配的高精度老花镜,加入了鉴宝大会中。
    太上皇的到来,并不影响群臣们才艺的发挥,大明的学术交流没有阶级障碍。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礼部尚书朱继柞抑扬顿挫的念了一句,极为肯定的说道:“这八个篆字确是秦丞相李斯的笔
    迹,本官十分的熟悉!”
    朱继柞喜欢临摹百家书法,对李斯的书法更是有过专门的研究,他的话让不少大臣信服。
    也有在玉石方面擅长的专家对材质进行了分析点评,认为这块玉确实是罕见的上等玉质。
    根据玉玺上的沁种情况分析,沁成时间在一千七百年以上。
    推算秦始皇时期到大明天武朝,时间正好卡的上!
    而且这块传国玺没有严重的包浆,说明是长期埋在土里。
    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
    听着文官们侃侃而谈,朱慈烺不得不佩服,这些大佬确实牛逼!
    什么叫专业?这就叫专业!
    这块玉玺经过知识渊博的文官们辨认,最终确认无疑,此玉玺是真货,正是秦朝时的传国玉玺!
    “陛下,传国玉玺现世,实乃可喜可贺,普天同庆!”
    “吾皇,天命所归,玉玺,国之重器,天下之幸!”
    奉天殿中,群臣看着龙案上的传国玉玺,一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一般,表达着激动的心情。
    太上皇也激动的面色潮红,这枚传国玉玺是皇帝“皇权天授c正统合法”之信物。
    虽然大明得国最正,但一直没有获得传国玉玺,太祖皇帝朱元璋找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抱憾而身。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只见太上皇朱由检缓缓拿起龙案上的传国玉玺,捧在手中端详了好一会。
    “陛下,如今天下一统,国泰民安,政绩显赫,臣建议陛下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并将此事昭告天下,以慰天下黎民!”
    杨士聪的声音很大,在大殿中回荡良久。
    沉浸在激动中的太上皇被惊醒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太上皇,这事目前好像跟自己的关系不大
    他抬眼扫视了周围,果见一些大臣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
    太上皇双手端着传国玉玺,走到朱慈烺身边,将之递了过去,并说道:“挺沉的,你拿好了。”
    朱慈烺含笑双手接过,随后将这个一千八百年的老古董一手托在掌心。
    最终,朱慈烺将传国玉玺举起,一脸正色道:“我大明,黎民长寿,国运永昌!”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大臣躬身行礼。
    朱慈烺从前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是从他到了大明的那一刻开始,他的思想就彻底转变了。
    杨士聪再次提议,希望朱慈烺去泰山封禅。
    朱慈烺直接否决了,道:“泰山封禅就不必了,礼部准备一下时日,朕要去神烈山孝陵祭祖!”
    自从宋真宗泰山封禅后,再也没有哪位皇帝在泰山举办隆重的封禅大典,原本的一锅好汤,却掺了宋真宗这个没有多少干货政绩的“冷水”,严重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
    其他皇帝不屑,朱慈烺更是不屑。
    泰山封禅有什么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