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8章 前有王阳明,后有王富贵(第2/3页)  我是王富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

    或者是朝堂,或者是江湖……二者很难兼顾,非要玩跨界,只会扯坏了裆。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官吏他们不是没有著作的。

    就拿那些翰林来说,修实录,修前朝史书,起居注……忙起来绝对要命。

    只不过修这些东西,显然不如写鹅鹅鹅的诗人,更容易后世扬名……王岳就有这么个感觉,貌似在前世做古文的时候,如果弄不明白什么意思,就说怀才不遇,总能蒙上三五分,貌似中国的统治者都是瞎子,中国的文人都是满肚子委屈……后来王岳才弄明白,有些人的确是无才可遇,而更大的可能是幸存者偏差。

    光是选那些颇有名气的在野士人……既然都没混进朝堂,怀才不遇,也就顺理成章了。

    反正吧,说来说去,都是王岳要跨界。

    “那个元辅,我没有别的意思,令师到底行不行啊?”翟銮好奇问道。

    张孚敬翻了翻眼皮,“他要是不行,无能拜师吗!放心吧,等着涨学问吧!”

    好容易把翟銮打发走,张孚敬一低头,就翻出了一份讲义,啥也别说了,给师父送去吧,别让他丢人!

    接到了张璁的礼物,王岳鼻子都气歪了,在他手边,还有三份……分别是孙交的,杨一清的,还有王艮的!

    奶奶的,瞧不起人是不是?

    你们等着瞧,我非要把你们的脸都扇肿了!

    就在这一片质疑的目光中,王岳当真登台了。

    这一次的讲学,选在了国子监,背靠着三棵古槐树,面对着上千人,王岳侃侃而谈。

    “我今天很想聊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我们的国家是怎么来的。”

    王岳一开口,就吓死了一群人,包括几位弟子,都面面相觑,师父啊,这题目太大了,咱换一个行不?

    “按照我们的史书,大禹治水之后,才出现了父子相传的王朝……夏商周,也就是历代圣贤推崇的三代之治,认为那是治理的巅峰,君贤臣忠,国泰民安,物阜民丰……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大禹治水,正是这一事件,奠定了华夏文脉,道统传承。那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大禹治水来得这么重要呢?”

    “依我看来,治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对河流走向,山川地形,有着详细的了解……还要能够组织起庞大数量的民夫,大家协调一致,开山挖渠,疏通水路,这才有了大禹治水的成功。”

    “我再举个例子,蒙古人何以建国,横扫天下呢?是因为金国压榨,不断推行减丁政策,蒙古人起兵灭金,而后不断南征北战,打出了偌大的江山。”

    “对比这二者,就要破题,我们的家国天下,来自于彼此的团结合作。我们的管理方法,来自于共同治理水患,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我们和那些基于争斗,掠夺而形成的国家完全不同。”

    “在治水过程中,我们的百姓和组织治水的首领,形成了一种合作的关系,就像是一种约定……这些或明或暗的规则,构成了组织国家的基础。华夏之所以为华夏,便是源于此!”

    ……

    王岳不紧不慢,声音充满了吸引力。

    下面听的人,完全是目瞪口呆,惊掉下巴!

    乖乖,这是王岳能说出来的?

    这也太高大上了吧?

    尤其是张孚敬,更是老脸通红。

    师父就是师父啊!

    他这是班门弄斧。

    随着王岳讲述深入,张孚敬突然有种明悟,阳明公在兖州的讲学,根本只是开个头儿罢了,精华在师父这里!

    “从大禹治水来看,君父和百姓之间,是存在一种托付关系的,这也是后世明君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