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叩阍鸣冤(第2/4页)  芜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焘顾不上罪不罪的,早已不耐地起身,腾进几步,一把夺过信笺,迫不及待地拆了开。

    信封里除了一页信,还有一只玄青色的锦纹荷包,右下角是金丝绣成的一个“焘”字,针脚缝得一般,绣工也算不得精致。

    阿芜说过,她最不擅长的就是女红了。

    拓跋焘的心突突直跳,这是他曾经半真半假讨要过的荷包。他听得南方宋地,女子都会送情郎定情荷包,寓意百年好合。那个傲娇的女子,刻意装着糊涂。如今,人走了,荷包倒是绣好了。

    他捏着荷包在掌心,坐回御案前。月妈妈早识趣地退回了龙榻那边。

    拓跋焘一手紧着荷包,一手展开信。不知为何,他的心竟如擂鼓。

    “与君结发,相约白首,奈何情深缘浅。望夫珍重,另觅良缘,善待吾儿。阿芜绝笔。”

    拓跋焘觉得心口似破了一个洞。论及谋情谋心,这世上怕是再无人敌得过阿芜了。她分明走得头也不回,心狠决绝,却又留下这丝丝缕缕,似有似无的情丝,叫他欲罢不能。他早已分不清这个女子待他情意几何了,或许,连阿芜自己都道不清吧。

    拓跋焘捂着信笺,紧紧地摁在御案上,深吸一气,紧闭了双眼。

    另觅良缘?谈何容易,他拿着她亲手缝制的结发荷包,又朝夕照料他们的亲生骨肉,他哪里还容得下旁的女子挤进心房?

    他再度睁开眼时,目光落在“绝笔”二字上。心底的怨怒,早被她这不顾一切,不惜性命的复仇之心而驱散无踪,剩下的唯剩无能为力的心疼和担忧。

    “阿芜。”他无声地张了张唇。他不是没想过,这怕又是阿芜给他下的降头,只为护着晃儿。可他却更愿意相信那句“情深缘浅”,阿芜心里是有朕的,当真是有朕的。他一遍遍重复地自我催眠着。

    良久,他抚了抚那只玄青荷包,又掏出随身带着的那只灰色荷包。这回,他扯开了荷包,取出那两搓缠绕的结发,捏在掌心。

    又是良久,他才把结发放回灰色荷包里,再套入玄青荷包里。他的指尖划过那个金丝绣成的“焘”字,唇畔勾起一缕苦笑:“这世上怕是没哪个女子比你更厉害了。”

    芜歌一行在公主府住了下来。有欧阳不治照料,心一的伤势好了许多。

    芜歌这些时日,多半的时辰都是在为芙蓉侍疾,或是在看望心一。义隆几乎每日都会登门探望皇姐,每次都只能匆匆见上芜歌一面,芜歌便起身请辞了。

    义隆觉得自己像在饮鸩止渴。小幺在魏国时,他想,只要小幺回到宋国,他便安心了。如今,小幺回来了,他便想,每日都能见到她,便好了。再如今,他每日都见到小幺了,却又急切地想要再续前缘,破镜重圆了。

    人,总是得陇望蜀的。

    芜歌虽明面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可背地里,邱叶志被幽禁在何处,市井间,有了多少添油加醋的传闻,朝堂上,彭城王是如何弹劾上奏,主张缉拿狼默秋归案正法的,芜歌统统了如指掌。

    她心照不宣地每日与义隆周旋着。

    夜已深,内室只留了一盏昏暗的烛灯。十九躬身,映落的影子幽暗绵长:“主子,人都安排妥当了。只是年岁久远,证据不足,真到了对簿公堂那步,那生未必能胜诉。”

    芜歌斜靠在睡榻上,慵懒地揉了揉太阳穴:“无碍的,只要一根导火索就够了。人都派去保护他,千万别叫邱叶志赶在他行动之前杀人灭口了。”

    “属下明白。”

    “嗯,你退下吧,自己小心些。”芜歌拂了拂手。

    翌日,建康城发生了一件大事。

    从姑苏千里迢迢赶来京城的一位姓莫的生,竟选在午时,在午门叩阍。

    所谓叩阍,便是告御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