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组队(第2/3页)  修仙生活不可能那么正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会有更多的收获。

    果然,有十几个人想留下来。

    其中,包括了吕林兰。

    自己的路怎么走,还得自己说了算。吕林兰并没有听从令狐天纵的劝告。

    ——

    前面,吕林兰听令狐天纵说,往届实训之后留在山上的新弟子,几乎没有活下来的。那应该不是什么秘密。

    既然如此,眼下留下来的十几个人,等于就是明知危险,还要迎难而上了。

    于是乎,这些人里面,应该没有白莲花甚至伪白莲了。

    待飞船升天消失不见之后,吕林兰拍了两下手掌,这自然是要拿话语权了:“各位同门,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一下,接下来,是单独行动,还是组队行动。下面,想要单独行动的,请举手示意!”

    吕林兰相信几乎每个人想的都是单独行动,至少自己原来也是这么想的。但想到这些同门都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就又改变了主意,想要组队了。

    就像吕林行希望的那样,没人举手。

    这里,吕林兰其实玩了个小把戏。

    一般来说,人们在防备心理的驱使之下,会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惰性。给出两种选择,然后让其中一种选择的人举手。那么,否定的,必然就是要举手的那个选择。这是因为,人人都不愿举手。

    ——

    “好,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赞成组队,”吕林兰说,“但是,尽管现在只有十几个人,却还是多了。先前在来的路上,跟筑基师叔闲聊,说是一支队伍,以十个人左右比较合适。按照这个精神,现在我们就要分为两支队伍。我也不谦虚了,其中一支队伍,我就是队长。另一支队伍,则自我推选。

    “下面,愿意到我这支队伍来的,愿意接受我的领导的,跟我走。不愿意的,留在原地。”

    这次,吕林兰给出的选择,与举手那次相反。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人都“以不变应万变”,人人不愿意动,跟随吕林兰的,必然是少数。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吕林兰认为,人少才好,人少更容易管理。

    ——

    吕林兰走了,漫无目的地、同时又是坚定地,离开了原地。

    第一时间里,并没有一个人跟上去。

    但过了片刻,吕林兰还没走上十步,就有人动了。

    有人动,就有人跟风。

    结果有八个人跟在了吕林兰后面。

    剩下的、原地不动的,居然只有七人。事实与吕林兰想象的相反,自己居然带走了多数。

    ——

    走到一处树木相对较少的地方,吕林兰停下:“都站过来!

    “下面是自我介绍,修为就不用说了,都是练气四层;主要介绍的,有自己的姓名,年龄,自己擅长什么,自己带了什么可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的东西。希望大家不要藏着掖着。我们能不能活到下个月,下个月我们能够活下来几个人,就从现在开始。”

    “司空宜民、十三岁,没什么擅长,带的东西里面,辟谷丹应该有剩余。”

    “巫志勇、十二岁,会做饭,烤肉也行。带有东西里面,盐巴有剩余。”

    “王建同、十三岁,没有擅长,带了三顶帐篷,多出两顶。”

    “陈兴远、十一岁,没有擅长,多出小刀两把。”

    “孟景天、十岁,没有擅长,多出辟谷丹一瓶。”

    “张良才、十三岁,没有擅长,多出绳子一根。”

    “马安春、十岁,没有擅长,带的东西刚好能自用,没有剩余。”

    马安春居然没有剩余!但考虑到她年龄最小,又是女孩,下一个人还是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