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平浙十策(第2/3页)  明风八万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阮大铖自然是寸步不让针锋相对,甚至还借着风头召集了不少死党跟这些辽东旧人、东林复社君子对骂。

    但那些真正的大人物都很清楚这本冒出来的《平浙十策》与阮大铖根本没有任何关系,阮大铖虽然在多铎、豪格麾下办了不少事,也献了不少妙策,但是多铎、豪格都身经百战,怎么可能把阮大铖的生之见放在心上。

    让这些大人物觉得十分诧异的是,《平浙十策》虽然与阮大铖没有关系,但是阮大铖居然把著作权认下来了,而且还声称:“若用平浙十策,东南指日可定!”

    阮大铖现在就在翻阅着这所谓《平浙十策》,虽然这是有人故意泡制出来诋毁阮大铖声誉,但是阮大铖却是越看越喜欢:“多铎、豪格、洪承畴这些人自许身经百战,但他们都没看懂这平浙十策,他们若是看懂了这《平浙十策》,平定金华贼自是易如反掌。”

    虽然《平浙十策》出自政敌之手而且都是纸上谈兵,但阮大铖是越看越喜欢,觉得《平浙十策》上的文字是写到自己心底去:“哎……也不知道这十策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文字真漂亮,而且这上面的平浙十策更漂亮,不知道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只可惜多铎、豪格、洪承畴不能用,幸亏还有英王能用平浙十策!”

    阮大铖之所以选择降清而不是硬着脸皮与方国安一起归附越明,自然是他考虑天下形势觉得有阿济格几十万大军坐镇上游,大清国已经处于不败之地,所以才会跑来归附大清国。

    只是多铎、豪格、洪承畴虽然用他办了不少大事,但掌握实权的即使不是辽东旧人也是入关以来招附的文武官员。

    阮大铖现在虽然红到极点,但是多铎、豪格到现在对他这位弘光朝的兵部尚还没有具体安排。

    阮大铖自然只能把全部感情都投向英王阿济格身上:“只要英王大军抵达援军,我就把这平浙十策献给英王,英王肯定是慧眼识珠,到时候总督东南军务大学士自然就有位置了!”

    阮大铖并不清楚,这《平浙十策》之所以让他越看越喜欢,完全是因为出自阮丽珍之手。

    虽然父女之间的感情很一般,但阮丽珍比谁都要了解阮大铖,而且她终究是阮大铖的女儿,阮大铖最出名的《燕子笺》就是出自阮丽珍之手,阮大铖只是做了一些文字上的修订就把著作权占为已有。

    因此这《平浙十策》从文风上来说完全是出自阮大铖,而且阮丽珍也是照着自己印象中的阮大铖思路与妇人之见写出了平浙十策,虽然在辽东旧人眼中是破绽百出,但是在阮大铖眼中却是绝世无双的谋妙策。

    因此就象当初把《燕子笺》的著作权据有己有那样,现在阮大铖也毫不客气地把《平浙十策》的著作权与最终解释权据为已有,甚至不惜引发与辽东旧人、东林君子的连番争论,大家在讨论怎么平定越明之乱的同时都动了真火。

    但正是这一串的冲突让阮丽珍与柳如是有机可乘,现在阮丽珍压低声音说道:“河东君,我已经搞清楚,豫王和肃王是准备引诱永锡弟弟率部亲征,然后在半路进行袭杀!”

    柳如是一脸严肃地说道:“我打听到的消息也差不多,这件事若是成了,恐怕中兴大业就要半途而废,幸亏清国一番苦心谋划却露出了一个致命的破绽!”

    阮丽珍并没有问是什么致命的破绽,她只是希望自己的青梅竹马能够平平安安地度过这场大劫:“我们得赶紧通知永锡弟弟,他可不能有事!”

    虽然南京失陷之后,她与刘永锡就一直天各一方,但是她现在是越来越感觉得到自家青梅竹马的种种好处,自然也希望刘永锡能平安度过这场大劫。

    而柳如是却是异常严肃地说道:“自从英王率军东征以来,建虏又变得狂妄起来,要想把消息传到湖州去恐怕没那么简单,但不管怎么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