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2/3页)  明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祁镇根本没有时间想别的。只能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今河北灾情缓解了。云南只能下撤军了。

    朱祁镇的心思也就活泛起来了,暗道:“河北水利建设,决计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难不成在河北水利没有修建成功之前,我就什么也不做吗”

    “河北水利修建十年,我就坐等十年吗”

    “我一辈子有多少个十年而瓦刺又能给我几年时间,大明开国七十年,各种弊政已经突显出来了,那一方面都要调整,不是要大改就是要小改的。”

    “怎么可能循序渐进”

    一个念头从朱祁镇的心中冒了出来,暗道:“换了杨士奇”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朱祁镇就缓缓摇头,暗道:“不成,杨士奇寄宇内之望,他在内阁一日,天下就稳如泰山,朝廷上下,没有人能代替杨士奇的地位,即便是杨溥也是如此。”

    “而且太皇太后也是认杨士奇的。”

    “换掉杨士奇弊大于利。”

    “只是我就什么也不做,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

    即便朱祁镇心中也知道杨士奇的做法,有不少也是为朱祁镇着想。但是朱祁镇心中依旧觉得他必须做些什么。

    他不想与杨士奇撕破脸。但是他却可以通过与内阁其他大学士来行驶权力。

    不管怎么说。大明的内阁

    首辅好像是宰相,但也仅仅是好像而已。总就不是宰相。

    于是在数日之后,于谦来到京师之后,被朱祁镇召到了文华殿议事。所议之事自然是河北水利问题。

    但是于谦进入文华殿之后,就发现了不对劲。

    因为这一次会议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杨士奇。

    于谦低声问身边的曹鼐说道:“曹学士,老师怎么没有来”

    曹鼐目不斜视,嘴唇微微一动,说道:“陛下说,老师病了。”

    于谦听了心中不由疑窦从生,是老师真病了,还是陛下觉得老师病了。这个问题,一直在于谦心中环绕。

    不过,这并不妨碍于谦陈述自己的治水方案。

    三湖五河总计划,这一次于谦所言就不单单是大方针了。而是多了很多细节,甚至在某些地方,推翻了朱祁镇所提倡的束水攻沙之策。

    于谦说道:“臣多次去看漳河十二渠遗址,并在今夏重修过,可灌溉漳河附近数万亩土地。这半年来,臣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何北水利的目的是什么是抗旱,还是防涝。”

    “在陛下面前,臣不敢妄言,这两者必有侧重,不可能做到兼备之。”

    朱祁镇说道:“以卿的意思是”

    于谦说道:“自然是防旱为主,防涝为辅。”

    “臣查访过当地百姓,河北百姓怕旱胜过怕涝,而且河北汛期很短,不过一两个月之间,但是旱情却很严重,每每遇春必旱,臣问过这十几年气候,春必旱,夏必涝,夏涝尚可避之,但是春旱则无处可避之。”

    “故而以臣之见,河北水利,防旱在先,防涝在后,故此臣以为束水攻沙之策,在很多地方是不可行的。”

    “这是漳河十二渠图,请陛下御览之。”

    王振立即从于谦手中拿出来这一副图,递给了朱祁镇。

    朱祁镇打开一看,虽然觉得画的很抽象,但是也能看出来,在河道之上利于水位差,修建了十二道大坝,每一个大坝都是漫水坝,在十二个水坝之处都分出一条渠,用以灌溉。

    于谦说道:“西门豹治漳河之后,开十二渠,邺城即为沃土,而河北诸水皆发源于太行山中,如此为之,则可以让太行山下,皆得灌溉。”

    朱祁镇说道:“好,只是如此情况如果遇见大水,该当如何”

    朱祁镇也明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