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四章:皇太极要称帝(第1/2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太极继位时,逼死了阿巴亥。
    阿巴亥一死,代善的锋锐也就被彻底磨掉,虽然身为四大贝勒之一,共理国政,却不再敢越雷池半步。
    而皇太极即大汗位以来,没有一天是闲着的,除了要重振大金以外,也要稳固国政,不至于让其余的三大贝勒钻了空子。
    迫于老王公贵族们的压力,皇太极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让多铎c多尔衮两兄弟各自带领正白旗一个牛录,开始他们正式的带兵生涯。
    但与此同时,皇太极也为提升汗权做出积极的努力。
    他一方面再三遣使科尔沁c东土默特等漠北大部,增强姻亲联系,以对抗已经围绕在大明身边的漠南及塞北诸部。
    另一方面,向宽甸六堡附近增兵,给朝鲜国王李倧敕以国书,勒令朝鲜归顺。
    否则,将发兵朝鲜,使其阖国不存。
    不过现在的李倧,深信大明爸爸的能耐,对后金这个蛮子国家是嗤之以鼻,根本没搭理。
    身后有爹,站着不慌,便是如今的朝鲜了。
    那个时候,皇太极本来也就是探探朝鲜的口风,因为还没到出兵的时候。
    尽管遭到无视,皇太极还是将那口气咽了回去。
    为重新组建被打击得支离破碎的八旗,重建“满万不可敌”的地位,皇太极开始着手在后金进行了诸如编丁为庄,组建蒙汉八旗等一系列的军政改革。
    在最近几年,皇太极渐渐摒弃了努尔哈赤在位时期完全不用蒙汉人为官的习惯,开始大规模招揽蒙汉各族人。
    除此以外,又屡次派遣大军进入深山,抓捕勇悍的野人女真,编训为八旗新军。
    经过皇太极这番折腾,两年多以来,八旗军已经从努尔哈赤病死时的不足四万,增长到了接近十二万人。
    增长足足三倍,现在八旗的数量,甚至比努尔哈赤在位时最多的六万人还要多出一倍!
    当年六万的八旗战斗力已经如此恐怖,那皇太极手上这十二万的八旗,又会是什么样?
    听上去是挺吓人,但是熊廷弼一点儿没慌,因为经不起推敲。
    如今八旗这十二万人,并不都是当年努尔哈赤手中那些能征善战的披甲兵,其中有一大部分都只是一般的战兵。
    天命年间几场败仗,使得跟随努尔哈赤作战建国的那些披甲兵折损大半。
    皇太极也知道八旗全员披甲不再可能,所以根据国内人丁的情况,规定二丁抽一,每牛录三百战兵,披甲者六十。
    也就是说,眼下八旗军的数量虽然被皇太极生生拉了上来,但是披甲率已经大大下降,还不足三分之一。
    其中担当生力军的野人女真,大部分都只是单纯的勇悍,没有多少实际作战经验,精锐程度也远不及努尔哈赤在位时期。
    这就是揠苗助长,一时看着厉害,可是一旦短期内没有占据到优势,很快就会被各方势力看得明明白白。
    可是现在的辽东军及九边,早已经在天启五年初,就完成了盔甲和装备的全部更新换代。
    全部完成更新换代,这是什么概念?
    朱由校用每年一千多万两,这种简直是天文数字的军费,用六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正兵披甲率接近百分之百的大明边军。
    大明,从没有这么阔过!
    除此以外,遂发枪c镇虏炮c手铳此类先进火器,也都在军器司的日夜钻研下相继问世,成批的下发到边军手上。
    熊廷弼一拿到这些,就组建了一个规模达三万人的“神器营”,在校场内整日的枪炮大作,用大批量的子药训练新兵。
    据说,这支神器营每月训练所用的子药c铅弹,都是以百万为单位输送。
    当然,这三万也不都是正兵,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负责火器维护和运输的辅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