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七十六章:一家天下(第1/2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鸿基是关键人物,他的事,朱由校自然会格外关注,但无论怎么样,这不过是一个插曲。
    听话最好,不听话,反正也不会留下威胁。
    到了天启五年的二月,除夕夜后,民间在接下来的半月内都各有风俗。
    大年初一,有的百姓已经开始拖家带口的互相拜年。
    说到眼下春节风俗,朱由校发现,皇宫与民间还是不同的讲究,宫里比较传统c正规一些,民间则是各有风俗。
    今天是正月初一,在这时候被称作正旦节。
    自年前腊月廿四祭灶之后,宫眷c内臣就陆续开始穿葫芦景补子和蟒衣了。
    凡是有亲戚在宫里做事的,各家都蒸点心,储备肉类,以备春节期间一c二十日之费。
    等到三十日岁暮,就要开始互相拜祝,又称为“辞旧岁”。
    这段时间,宫中伙食都要比以往丰富许多,各宫的人们大饮大嚼,每逢夜晚,更要鼓乐喧嚣,以示庆贺。
    各个门旁都备着将军炭,张贴门神,各宫由宫娥们悬挂福神c鬼判c钟馗等画。
    至于皇帝与皇后及各妃嫔的宫内,都要悬挂不同品制的金银八宝c西番经轮,也有编结黄钱如龙得。
    至于橹楹插芝麻秆,院中焚柏枝柴这些某某地方上的风俗,宫里往往也不能免俗。
    总而言之,这段时间,宫内民间虽说正式性质不同,但却一样的热闹。
    朱由校处理了西暖阁的政务,早早回去坤宁宫,沿途遇见的小阉c宫娥也是往日几倍。
    从岁暮c正旦开始,宫人们头上有些开始戴着“闹蛾”。
    这是一种用乌金纸裁成,画上颜色,装饰以草虫c蝴蝶的帽子,用来应节日之景。
    有些则戴小葫芦,其大仅如豌豆,称为“草里金”。
    若是年节后不想留着,宫人们可以在年节过后从内市相互交易出手,流落民间,一般能值银一c二两不等。
    去坤宁宫的一路上,灯火通明,人人都显得十分高兴。
    这一切都是在有一个强盛的国家基础上,不然国家倾颓,哪还有庆贺的心思。
    当然,作为皇帝,朱由校的心里不免要装着更多。
    坤宁宫门前,门窗大开,女官徐氏见了来人,连忙揖身道:“陛下?”
    朱由校透过高粱纸糊的窗户,隐隐看见屋内的一子一母。
    挥手向女官示意无事,朱由校负手走了进去,来到床边,捅了捅蜷缩在被窝里睡正香的小家伙。
    “小子,醒醒。”
    张嫣的注意力一直倾注在皇长子身上,这时才注意到皇帝来了,也是满脸笑容的望着怀里。
    被窝里的皇子被人扰了香梦,闭着眼睛,咿呀咿呀地咕哝,又睡了一会儿,后知后觉地一下子睁开眼睛。
    扑闪扑闪地大眼睛注视着眼前这个穿着明黄色常服的大男人,然后一把扯开被子,鼓起通红的小脸,看起来像是在撒气。
    这是朱由校的皇长子,也是中宫皇后的嫡子朱慈燃,天启元年生,过了除夕夜,刚好五岁。
    朱由校无可奈何地坐在床边,说道:
    “今年是该给他找个老师,好好教导他了。”
    五岁,这也是后世该上幼儿园的年纪了。
    虽说现在这个年代皇子一般都要再等两年才会找老师,可朱由校觉得,这种事还是要和后世接轨的。
    孩子,需要从小教育好。
    何况在朱慈燃的身上,朱由校是寄予厚望的,要救大明,要让华夏屹立不倒,只靠自己是不够的。
    人生短暂,朱由校也不知道忽然间什么时候,一夜之间,自己就起不来了。
    没有坚实的下一代继续走下去,朱由校害怕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昙花一现。
    说实在的,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