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四章膨胀(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员工作量骤增。

    不识字的百姓,表达能力多有问题,想要让代写人员写一件事在信上,絮絮叨叨说了很久,也说不清楚。

    代写人员想要和这些人沟通、交流,将一堆废话凝练成简单的几段话,耗时不短,所得,却只有几文钱。

    而且因为不识字、口音重,许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说不对、说不清楚,也无法描述:

    黄和王,到底是“三横王”,还是“大肚黄”?

    陈和成,到底是“耳东陈”,还是“成事不足”的成?

    如此区别,许多不识字的百姓,根本就无法描述出来。

    导致地址、收信人的信息不。

    这就对信件的寄送,造成了极大地困扰,并且寻常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家乡,哪有那么多通信的需求?

    所以,楚国如今正在完善的邮传体系,其实根本就不可能盈利,每年反倒要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运转。

    即便朝廷有大铜矿“保底”,可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把那么多钱投入到“邮传”这个必然亏欠的“地方”,值得么?

    陈顼走在街道边,接近一处民坊的门口,门口处有孩童在嬉戏,嬉闹间说话的口音,让陈顼觉得倍感亲切。

    这是吴兴口音,所以,这坊里的不少住户,算是他的同乡。

    楚军攻下晋阳后,将晋阳军民大量外迁,与此同时,从南方迁来不少百姓,在晋阳定居,当中就有不少吴兴人。

    这些百姓,大多是军属,随军在此落户,生根发芽。

    也有商贾连同其僮仆、家眷,在此暂居,所以陈顼有空就会来这里转转,身着便装,和同乡们聊聊天,叙叙“旧”。

    听着乡音,仿佛自己就在吴兴家乡。

    那几个孩童看向陈顼这边,认出了“熟人”,欢呼着跑过来,一脸兴奋。

    口中却呼喊着:“邮使来了!邮使来了!!”

    陈顼先是一愣,随后转头看去,见街道上有人骑着马往这边过来。

    其人身着皂衣,外有一件白色裲裆,裲裆的前后,都有硕大的一个“邮”字,十分醒目。

    这就是专门送信的邮使,胯下坐骑驮着两个鼓囊囊的布袋,看样子,今天送来的信可不少。

    邮使下马,牵着马向坊门走去,孩童们围着他不停地问“有我家的信么?”,叽叽喳喳,像雀儿一般吵闹。

    邮使面对询问,笑而不语,牵着马走进坊内。

    闻讯赶来的人们,很快将邮使围住,不停地问:“有我家的信么?”

    坊吏赶来,好不容易挤进人群,给邮使开路,转到坊署,要等整理、登记信件后,再一一发放。

    坊内气氛随着邮使的到来,变得十分热闹,盼着家乡来信的人们,不肯离去,围在坊署门口,等着邮使喊自己的名字。

    被喊到名字的人,兴高采烈的进去,其他人则愈发紧张,但紧张之中又有期盼。

    陈顼默默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想到皇帝曾经向他说过的一句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薄薄一张纸,足以安慰许多人,这种效果,光靠花钱,买得来?”

    远离家乡、在前线作战的将士,想不想家?想不想家人?

    想,当然想。

    而军属们,想不想念身处前线的亲人?

    当然想。

    军人和军属之间是这样,寻常百姓难道不是这样?

    谁不想家?谁不思念亲人?游学的学子,行商的商贾,外出任职、公干的官吏,还有因为各种原因出门在外,和亲友们分隔两地的人,都有通信的需求。

    这种需求,也许从总体来说,不足以让耗费巨资建立的邮传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