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勾决(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每一个“大鱼”,其后都代表着一个家族;每一个“大鱼”的死,都代表着这个家族随之式微。

    而每一个地头蛇家族的式微,就意味着检籍、检地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降低,并造成其他地头蛇风声鹤唳。

    他们不敢再将自己的不满付诸实施,不敢相信找上门来商讨起事的“友人”,到底是真的义愤填膺,还是官府的鹰犬。

    当这些地头蛇们相互怀疑、心中惴惴之际,对检籍、检地的不满,自然就只能压在心里,不敢付诸实施。

    如此一来,当检籍、检地完成,三吴地区的局面就打开了:

    今年秋天,三吴各地大户,无论官民,都要按照实际田亩数,足额上缴租赋。

    大户们名下已经被清查、成为官府编户民的劳动力,都要给官府服劳役,庄园主的经济收入,以及可支配劳动力必然明显变少。

    可想而知,大户们的怒火不会少,但面对官府恶意满满的“钓鱼执法”,以及一个个被抓、名字被皇帝勾决的头面人物,再狂不起来。

    这些人,现在(年初)退了一步,就只能步步退。

    因为李笠不会给对方机会“回头”,敢造反,军队伺候;敢暗中搞事,就会被钓鱼执法;

    若在家中扎他的草人用针扎,日夜诅咒,无所谓,反正李笠不信这一套。

    时钟上的指针,走到了十点五十分,皇太子李昉已在阁外等候。

    李笠让儿子进来,父子俩开始探讨一个“商业问题”:

    如果把三吴地区当做一个大市场,客源,为土地和劳动力。

    那么,“李家商号”要如何垄断这个市场,抢走绝大部分“客源”,把绝大部分竞争者挤出去?

    李昉将自己的方案上交,并陈述想法:“孩儿以为,一如父亲所说,首先,要用大规模补贴,抢占市场份额...”

    李昉所说词汇,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都是李笠教的。

    李笠知道,后世的商业巨头,抢占市场的方式很粗暴:用大规模补贴,实现超低价商品(服务),以此吸引客户,抢占市场份额。

    和竞争对手相互比赛烧钱,靠着雄厚的资金,把对方的资金耗干。

    待得一个个竞争对手被迫退出竞争,市场被自己独占之后...

    取消补贴,商品(服务)不仅要恢复原价,还要提价,消费者“爱买买,不买滚”。

    此时,因为市场垄断,没有像样的竞争者,消费者只能变成韭菜,任由市场垄断者收割。

    如此商业扩张模式,在许多行业屡试不鲜,但要成功实施,前提是有足够的资金,烧钱烧到实现市场垄断,然后开始割韭菜回本。

    现在,李笠把这种套路教给儿子,儿子很快就琢磨出一套方案,而类似的方案,其实李笠已经布置好了,正在实施。

    朝廷依托饶州乐安大铜矿,并调动各地粮食,针对三吴地区,开始大规模“补贴”,和地头蛇们对耗。

    第一步,趁着开春,农民需要借钱,买种子、租农具和耕牛来进开战春耕,朝廷以总税司署为“提纲”,组织商贾向各地农民低息放贷。

    第二步,各地官府继续以相对优厚的待遇,扩招厢兵,把劳动力从各地大户手中挖过来。

    第三步,围绕太湖地区,调动厢兵进行大规模水利设施建设,治理太湖水患的同时,大规模屯田,增加耕地面积。

    长期而言,慢慢让厢兵们转为卫所兵,在屯田区生根落户,最后转为定居的民户。

    第四步,秋天时,组织放贷商贾开展“优惠活动”,将到期要还的本、息打个“骨折”。

    使劳作一年的借贷农民得个惊喜,有更多的钱粮过一个好年。

    当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