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 依葫芦画瓢(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满意。

    儿子偷偷看过,也很喜欢。

    所以大婚之后,儿子索求无度,日日晚起。

    即便如此,新妇依旧坚持每日来她这里请安,陪着说话,态度恭敬,不失礼数。

    “我在寒山时,就见过新妇许多次,确实很出众,嫂子真是好眼光。”萧妙淽夸起来,太后笑而不语。

    她给儿子立彭城公女为后,主要目的是给儿子找个遮风挡雨的大树,即便李家女样貌平平,也得娶。

    不过李平安确实长得漂亮,身材高挑,知书达理,又弹得一手钢琴,确实是佳偶。

    儿子真是喜欢李平安,虽然她提醒,说李家门第不高,但儿子也没什么不满。

    说到儿子,太后提议:“正好你回京,往后多入宫,陪我说说话,若方便把儿子也带来。”

    萧妙淽一口应承:“好,等他大些,便带入宫,让嫂子看看。”

    提起年幼的儿子,萧妙淽一脸幸福。

    舅公(公公)王冲自徐州长史任上离职回京,她和王?带着儿子回到熟悉的建康,却觉得有些不适应。

    无他,萧妙淽习惯了在寒山的生活,回到建康,反倒有些“水土不服”。

    正说话间,湘东王太妃徐昭佩,携孙子萧庄在殿外候见。

    湘东王薨,徐昭佩立刻请求太后,以湘东王嫡孙萧庄继王位。

    一番折腾之后,太后做出决定,湘东王王位,由嫡孙萧庄继承,而世子萧方诸,改封琅琊王。

    梁国之前并未有琅琊王封爵,改封琅琊王的萧方诸,不算是“顶缺”或者过继。

    朝廷给出的正式说法,是因为湘东王护驾有功,故而封其一子(萧方诸)为王。

    萧方诸封王,其母王氏,成为琅琊王太妃,身份由侧室,升为正室,算是“转正”,对其娘家人,也算是个交代。

    如愿以偿的徐昭佩,今日带孙儿入宫谢恩,面带笑容,步履轻快。

    萧方等留在世间的唯一血脉,继承了湘东王位,她可以告慰儿子在天之灵。

    萧妙淽告退,去见见皇帝和皇后,走在宫殿之间,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

    那背影高大魁梧,沐浴着阳光,远远看去,如同一根顶梁柱,让人有安全感。

    正和几名吏员交谈的李笠,没注意身经过的人是谁,萧妙淽没有打扰,静静在一旁站着。

    那几吏员见状,赶紧对李笠使眼色,李笠转头一看,随后停止交谈,上前打招呼。

    “彭城公,这几位,我听口音,是徐州那边的吏员?”

    萧妙淽问,李笠点点头:“对,他们入京,处理徐州厢兵到京开展工作事宜。”

    “徐州的厢兵要来建康?”萧妙淽来了兴致,“莫不是要大兴土木?”

    “公主猜对了,做工程,是其中之一,下官作为老上级,可得给老部下们找碗饭吃不是?”

    “那,莫非...”萧妙淽想了想,想到一个可能:“不夜坊,也要在建康开分店了?”

    李笠回答:“公主说得是,不夜坊已经开始动工了,就在秦淮河口附近,工程进展顺利。”

    “那得烧许多煤,煤怎么办?从寒山运来么?千里迢迢的,运费怕不少吧?”

    “公主有所不知,如今淮阴、广陵税关改革,寒山到建康,水路沿途运费会降,加上沿岸各城对煤炭的需求与日俱增,徐州煤炭入建康,价格不会高太多。”

    萧妙淽很快想到一旦煤炭大量供应建康,到了冬天,就可以有充足且相对便宜的燃料来烧火炕,夜晚入睡,舒适许多。

    “公主所言甚是,不过,在建康大规模烧煤,怕是有麻烦,浓烟滚滚之下,弄得台城上空乌烟瘴气,四周如同失火,言官必然弹劾,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