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要买就买,不买就滚!(第2/3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冒出来了。

    毫无疑问,新税制的推行,得罪了建康城里的无数人。

    这些人的利益盘根错节,当了几十年皇帝的梁武帝萧衍,一直都不敢动。

    现在,区区一个出身卑微的武臣要动,必然会引起激烈的反抗。

    那帮人现在只是哄抬粮价,用软刀子砍人,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

    李笠无法调动大量粮食来击穿建康奸商的钱袋子,首先他没这个权力,各部配不配合另说。

    其次,建康城里的奸商本身资金雄厚,并且特意向城中那些放债的大户、寺庙借钱,所以资金充裕,连国库都比不过。

    而且,李笠也得不到官僚们的支持。

    因为粮价暴涨之后,官府要开仓低价卖粮平抑粮价,结果粮仓里各种破事就顺带着见了光,扯出一堆窝案,这要让多少官员倒霉?

    敢打官仓主意的人,后边必然有权贵做靠山,那么,让查账的官员如何应对?查?还是不查?

    甚至连在粥铺蹲守的小吏们也是一脸幽怨。

    而且,奸商们敢哄抬粮价,必然是有靠山默许,这些靠山们,暗地里阻碍朝廷采取措施平抑粮价。

    于是建康粮价只涨不跌,建康官僚们却仿佛不是很急,坐看民怨沸腾,却很好的把握了“度”,让民怨只往李笠那边烧。

    现在,建康城里恐怕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诅咒李笠不得好死了。

    这样的局面,形同死局,无法化解。

    官仓放粮、从外地调粮,然后设粥铺卖“平价粥”给建康的贫苦百姓吊命,如此措施又能撑多久?

    上表请求“暂缓改革税制”的官员,如今已是越来越多。

    录尚书事的湘东王,已经多次找李笠详谈,问“到底有无把握”。

    而太后也坐不住了,召李笠入宫,询问当前情况,虽然没有明说,但态度已经很明显:众怒难犯,宰辅们对新税制的支持,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眼见着李笠就要名声扫地。

    众怒之下,新税制胎死腹中,连生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祖珽当初为李笠谋划的时候,就已经指出了这一点。

    当然,李笠及张铤,也想到了这一点。

    所以,李笠可不是傻乎乎回京就职,什么都不准备就直接往火坑里跳。

    祖珽一脸轻松,缓缓走着,不知不觉,来到秦淮河畔,朱雀航附近。

    秦淮河两岸邸、肆密布,鳞次栉比,称为“边淮列肆”,十分繁华。

    久仰建康大名的祖珽,如愿在建康游览,对这座古之名城有了最直接的认识。

    建康在册的户数,目前大概是二十六万左右,以每户五口计,就是一百三十万人,其规模,不亚于齐国国都邺城,繁华程度也不毫不逊色。

    尤其秦淮河两岸,因为河水上(东)接运渎、下(西)通长江,所以无数货物在此集散,船只往来如梭,聚集了大量邸、肆。

    建康城里又有诸市,每日热闹非凡,百万人口的大都会,日常消耗的物资不计其数,随之而产生的大量商业交易和物资流通,本该能征收大量商税。

    然而,收不上来。

    无论是关津、市集还是边淮列肆,税吏根本就无法对有靠山的商贾足额征税,也无法阻止这些人偷税、漏税、逃税。

    所以征税的目标就落在那些普通行商坐贾,以及各类小商贩。

    这些人被税吏折腾得苦不堪言,又被市令巧取豪夺,于是怨声载道。

    官府费尽力气,商税收得不多,又要承担骂名。

    一切的一切,都是李笠所说“利益集团”在搞鬼,祖珽觉得“利益集团”这个词不错,很形象。

    所以,面对李笠要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