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雨过天晴(第2/4页)  乱世栋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万无一失。

    所以,太后需要另一个人,统领部分外城兵马,表面上看是要掣肘领军将军,实际上是掣肘录尚书事的湘东王。

    这就是萧嗣逆转局面之后,所能争取到的最好任用:留在京城任要职,为太后分忧,而不是为父守丧三年,与中枢无缘。

    在萧恬、萧谘看来,侄儿如此表现出色,自家前途就有了保障,可以高枕无忧。

    几位叔叔登车而去,萧嗣在正门站了一会,转身往王府里走,心中愤愤。

    这几个叔叔,都是窝囊废,关键时刻根本就靠不住。

    这就是萧嗣的心声,愤怒而无奈。

    父亲殚精竭虑经营下来的局面,居然如此不堪一击,此次事变,至亲们的表现极其不堪,导致佐官们也无所适从,应对无力。

    曾经以为的牢固高楼,不过是栋梁腐朽的样子货。

    然而仅仅归咎于几个叔叔,能有什么用?

    他父子确实有想法,所以精心准备了多年,尤其萧范接任辅政大臣、录尚书事后,更要有一番作为。

    萧嗣本以为此次自己南征岭表,父亲在建康可以很“稳”,结果,没想到对手居然直接在宫里行凶。

    父亲一死,高楼瞬间摇摇欲坠,眼见着就要垮了,若不是他得人相助,现在,自己和叔叔以及弟弟们,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杀害父亲的幕后主谋到底是谁?

    萧嗣要提防这个敌人。

    萧大球和萧大挚,至死都没供认是受了谁的指使,才铤而走险刺杀鄱阳王。

    但观其平日言行,不像是自己忽然冲动就杀人的性子,应该是受了什么人的唆使。

    南海王萧大临有嫌疑,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指使萧大球和萧大挚行凶。

    虽然萧大临在萧嗣一番算计之下,恶了太后和湘东王,但并无实据证明萧大临要谋反。

    太后以大局为重,宁事息人,放过萧大临,只是让其靠边站。

    萧嗣也觉得,萧大临不像是幕后主谋,所以,心中丝毫不敢放松,提防那个藏头露尾的敌人。

    转到书房,一人已经恭候多时。

    萧嗣让人守在门外,随后向那人郑重行礼:“此番我鄱阳王府上下数百口人得活,多谢彭城公施以援手。”

    在他面前的人,不是彭城公李笠,而是李笠的幕僚长张铤。

    张铤替李笠受了萧嗣这动作简单但意义不简单的道谢,随后说:“大王节哀,请以大局为重。”

    萧嗣点点头,和张铤分主宾坐下,并将自己写给李笠的一封亲笔信交给对方。

    “下官即将返回寒山,不知大王还有何吩咐呢?”

    “乐安的铜矿,何时献礼给皇帝为宜?”萧嗣问,张铤回答:“此事,大王可自行把握时机,君侯没有任何意见。”

    “那,一旦开采....”萧嗣还是有些犹豫,李笠献给他父亲的大礼,是一棵巨大的摇钱树,他们必须给予对方足够的回报。

    可如今父亲去世,他无法“录尚书事”,拿不出大礼来酬谢李笠的善意。

    而且这大礼交上去,怕不是会被执掌朝纲的湘东王把功劳抢走。

    张铤回答:“君侯相信大王前程似锦,所以,回礼可以等,无所谓旦夕之间。”

    “不过,这铜矿之事,要么大王自己一个人知道,要么,就让大伙都知道,否则,必然被人借花献佛。”

    道理没错,萧嗣想了想,又问:“彭城公,就没想过回京,入中枢?”

    张铤摇摇头:“君侯在朝中毫无根基,四处请托以回京,不过是自取其辱。”

    “且京城是非之地,纷乱不已,君侯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没心思浪费精力在京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