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壬字卷 第二百五十四节 谈兵务私事公说(第2/3页)  数风流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练越熟练上战场的表现就会越好……”冯紫英侃侃而谈却早被张怀昌品出味儿来了哂笑道:“紫英怎么在我面前还打起马虎眼来了?说吧又是替谁当说客来了?令尊那边兵部早有计划一直在按照计划配备令尊也和我在信里交流过不会太急于全数火器化改造。”
    知道瞒不过张怀昌这种老江湖冯紫英也就不再遮掩介绍了杨肇基的情况也谈到了现在宣府镇新组建也需要一两支能体现战斗力担当的招牌部队同时从作为北路军的预备队考虑宣府军也需要一两部能够随时拖上战场的精锐之师做预备。
    对于宣府军需要一两支能打的精锐作为招牌部队这一点张怀昌倒是没什么异议但冯紫英提到要作为北路军的预备队要能随时拉得上战场以防万一就让张怀昌有些警惕起来。
    “紫英听你这口气似乎你对北路军的局势不太看好?”张怀昌皱起眉头冯紫英言不轻发发必有因。
    北线战事即将拉开序幕山西军已经东进到了冀州而蓟镇军也兵压景州、吴桥一线大战一触即发看起来配合也没什么问题但张怀昌却并不放心。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兵部对西北两线的大军都授予了全权西线自然是冯唐北线给了尤世禄。
    但左侍郎徐大化一直认为西线当以苏晟度的山西军为主因为山西军兵力高达五万人而尤世禄的蓟镇军才二万多人而且苏晟度是老资格副总兵而尤世禄才被任命为副总兵资历远不及苏晟度。
    这点儿分歧最终被压了下来分管兵部的李三才拍板将主帅位置交给尤世禄。
    可以想象得到朝廷内部的分歧肯定会传递到蓟镇和山西镇内部去苏晟度内心如何想也预料得到只是大敌当前希望两房勠力同心了。
    “大人北路军是双头并进配合上需要更高的要求山西镇多年未曾打这种进攻战了紫英有些担心他们和蓟镇方未必能配合默契啊。”冯紫英也说不上山西镇哪里就不对了只能这样泛泛而谈。
    张怀昌皱眉摇头“这一点朝廷也考虑到了专门给苏晟度去了信提醒他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否则军法从事……”
    “大人这带过兵的人都懂临阵作战不可能事事请示那只会贻误战机带来更大的危害换一句话说如果要找配合不够默契的借口那也随口就能找出十个八个来……”冯紫英笑了起来“而且很多时候即便是都察院事后去查也肯定查不出什么来只能靠根据客观条件来自行主观推定了除非这个将领太蠢做得太明显。”
    冯紫英老爹就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冯紫英自小耳濡目染不说而且也是亲自参与过太知道这里边猫腻了。
    这也是自前明以来到现在大周也沿袭的监军制为什么许多时候皇帝要派内侍监军的缘故就是要防止这些武将们作祟作妖。
    不过永隆帝继位以来對监軍制不太喜歡所以对此十分克制无论是当年宁夏平叛还是西南播州之战都没有派出内侍监军现在永隆帝昏迷自然就更不可能了但这却是有历史的一旦有土壤自然又会萌发出来。
    “听你这么一说似乎料定北线戰事会出岔子?”张怀昌越发有些不安了“问题会出在哪里?”
    “大人你可千万别这么说我可没说会出岔子只是说北线尤世禄和苏晟度这种蓟镇山西镇的双路配置有隐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主帅来统一指挥容易出问题但这只是有此可能并非说一定会出问题。”冯紫英连连摆手“既然如此还不如优先考虑预备队的组建防患于未然嘛真要有什么不测也能打个补丁顶上去。”
    张怀昌沉吟良久最终还是同意了冯紫英的看法左右就是几千支火铳的事儿而且新宣府镇那边本来也需要配备不过提前罢了权当做个应急准备了真要有事儿便能拉出来。
    见张怀昌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冯紫英心中也是一喜。
    虽然并不希望见到北路军出岔子但是他内心感觉却觉得这个岔子大概率会出只是不知道出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