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庚字卷 第十五节 福将,投其所好(第2/3页)  数风流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哦如何打破这个制约?”永隆帝来了兴趣。
    “陛下恐怕还不知道臣去永平府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榆关开港吧?”冯紫英问道。
    “榆关?”永隆帝想了一想“你是说山海关下的榆关开港了?”
    “对北地士民不是一直对开海之略抱有很大疑虑么?他们认为江南在开海之略中得利甚多而北方则是一无所得臣也就要打破这种固有观念想法让他们看到我们北方一样可以从开海中获益榆关开港就是第一步榆关就在山海关下它的开港可以使江南、两广乃至东番这些地方包括粮、布、油、茶等物资直接从榆关登陆进入辽西像广宁这一线卫所运输成本起码可以比经通州和天津卫上岸节省一半以上……”
    “……而且下一步这些商人有意在三岔河口、鸭绿江口和金州中左所分别开埠建造码头这样一来整个辽东地区绝大部分地区的物资运输补给成本比起现在都可以降低七成以上……”
    永隆帝眼睛发亮辽东一直是大周自元熙三十年以后的一大隐痛建州女真的飞速崛起简直让大周朝廷上下夜不能寐但是要防守辽东善战之兵是一方面最为头疼的还是后勤保障运输成本更成为最大的制约。
    一石粮食从江南运到沈阳中卫恐怕连四成都剩不下六成都在路上消耗掉了而辽东气候寒冷使得其农业生产条件较为恶劣只要是以种植一季粟为主而且辽东多灾害即便是这一季粟的种植也经常受到影响。
    如果能解决运输问题无疑可以极大的提升整个辽东的补给能力。
    “如果能够从榆关、三岔河口、金州中左所和鸭绿江口四处开埠建立码头不能说彻底解决辽东的粮食补给问题但是臣以为起码能够解决大半那么辽东这片土地承载人口便可得到稳定增长但这只是一方面臣听闻徐光启徐大人在天津卫隐居培育从西夷传入的几种农作物一名土豆一名番薯一名玉米皆是不择地土之物辽东山地丘陵颇多不利米麦种植若是此三物能在辽东得以广泛种植代替择地的粟和麦那么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辽东产粮不足的缺口。”
    如果说前面一个问题冯紫英给了永隆帝大喜那么后面这个建议就是给永隆帝惊喜了。
    “冯卿你说徐卿在天津卫隐居一事朕知晓可是他在天津卫培育西夷作物朕却从未听闻你说那三物真的比米麦更好?”永隆帝的这个问题可不简单。
    汉人千年以来粮食一直是粟、麦、稻为主麦、稻也是宋代以后才逐渐取代粟成为主要作物尤其是在北方粟的地位哪怕是到了前明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辽东更是如此。
    “臣只能说这三种作为更适合一些山地和土质贫瘠地区种植倒不敢说能取代粟麦稻了但臣听闻那土豆和番薯的产量颇大尤甚麦稻只不过其口味却不似麦稻那般感口为大众所接受但臣以为若是兵荒马乱灾荒年间这等物事却是最适合来填饱肚子求得一命……”
    冯紫英的话让永隆帝连连点头“冯卿此言有理若是饿得连性命都不饱时哪里还能顾得上什么味道口感?此事若是真的可行那不仅辽东像宁夏甘肃陕西等边荒贫瘠之地是否皆可大规模推广以解小民之困?”
    “陛下此事徐大人还在试种培植可能也会因为各地土质气候水分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具体情况如何恐怕还得要看徐大人那边的试种效果所以臣之前也不敢妄言只能说可以作为辽东方面的一个补充。”
    永隆帝老怀大慰他发现自己每一次见这个冯紫英这家伙都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好像这家伙还真的是自己的福将。
    “唔朕知道朕还不至于一下子就把希望寄托在这等尚无定论的事情上。”永隆帝笑眯眯地道:“冯卿做事行一算三难怪无往不利啊。”
    “陛下夸赞臣惶恐。”冯紫英赶紧起身行礼。
    “嗯冯卿心忧国事朕只有欢喜之意卿又何必惶恐?”永隆帝微笑颔首“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