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9章 佛道之争 夷夏之论(第2/3页)  伪装成隐士高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道友好心性,其实今日前来并无恶意。因为我患有“气疾之症”,才外出来南地求医问药。先前在建康面见梁帝时,他说你是傲世遁隐人,多次遣使者想恭迎你入宫做官,但你却一直推辞不受。此次我去造访茅山,就是想求取道友的本草仙术。”昙鸾开始以道友称呼陶弘景,这才算有了一丝尊敬。

    培风听明白了,原来昙鸾这大和尚是来茅山求医看病的,还搬出了梁武帝这个重量级人物。

    不过,先原谅培风知识匮乏,他只知道明朝李时珍整理写出了《本草纲目》,难道陶弘景这老道士真有什么本草仙术不成吗?

    “大师客气了,你本身就是医僧,还治不来自己的病症吗?”老道士也是狠人,直接拿话顶了回去。

    “医者不自医,我欲学佛法,但又怕有生之年生命无常,寿命有限,所以才来此陶隐居求学本草仙术想多活些时月。不如这样,这里除却茅山道童外也并无外人,不如咱们在此就开一场‘佛道之争’,我赢了,道友赠我本草仙术,我输了,大和尚任你处置。”昙鸾提议道。

    培风感觉大和尚十分有意思,说来说去还是要开嘴炮辩论佛道,只是借着求医的名头更名正言顺一些,赢了的话一举多得,输了也无碍。

    毕竟昙鸾此次南来打着梁武帝的旗帜,不看僧面看佛面,想来即使输了老道士也不会处置。

    这是吃定了陶弘景的便宜啊!

    “处置谈不上,我也曾佛前受戒,日常礼佛研习佛家经典,大师言重了。”

    陶弘景捋了捋胡须,点头答应了,依旧笑容满面,颇有隐士高人的风骨!

    “前些年月有妖人作夷夏论,说我佛化外蛮夷之地走出的宗教,又有《老子化胡经》广为流传,记述老子入天竺变化为佛陀、教化胡人之事,来正面说明佛教优于道教,分明是谣传,无稽之谈,道友如何认为?”昙鸾不甘示弱,一开口矛头直指夷夏论和老子化胡经,开始了论述佛道之争、夷夏之论。

    “孔、老治世为本,释氏出世为宗,这是其一;其二,佛教禅修心不修身,修性不修命,纯阴无阳,确实过于偏颇。”

    老道士回答时气息悠长,有理有据,对面昙鸾听完则是面无表情,不过并没有打断老道士的回答,还不算失礼。

    “其三,我受戒后亦常读佛经,研习佛家经典。佛自东汉初来,仅有《四十二章经》,晋宋年间还只是谈义,佛经典籍大多剽窃老子、庄子的学问,以庄老助禅。比如用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无”来诠释。而且佛经窃取诸子百家学说,其中以使用列子的言论最多,这才得以融入华夏正统,广泛传播开来,还有种种证据皆可证明,大师不能否认吧?”

    老道士这一番反问说的昙鸾是哑口无言。

    培风借助系统真听懂了,原来佛道流传还有这么多的隐秘,真让他这个学渣大开眼界。

    他真想立即为老道士起立鼓掌,这三点论证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人信服,果然是隐士高人!

    两人下棋仍在继续,但培风细心观察到,昙鸾大和尚执白棋的手有些发抖了,看来气势完全被老道士压住了。

    “我佛《首楞严》三昧真经曾言:‘不修正觉,别得生理……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就是说若只在心性方面修炼自己,没有大彻大悟哪能证得菩提。即使道友有仙术生命一直长存世间,活上一千岁一万岁又如何,那只是轮回妄想的流转而已,没有明心见性,依旧还是会堕落的,得不到大道!”

    昙鸾有气无力地辩解了一下,开始转变话题,铿锵有力地诉说自己对佛的独家见解。

    “佛经道典不分贵贱,我认为修习佛法有“难行道”和“易行道”两种途径,有“自力”和“他力”二力学说,如果凭借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