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六二章 灭贼雪耻(第1/2页)  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月十五的京城,春光明媚。

    保和殿内,崇祯皇帝高坐正中。两班翰林,站立两侧。

    大殿之内,气氛凝重。这是科举的最后一场,殿试就要在这里进行。

    依照礼法,皇帝不必多言。贡生进行点名之后,赞拜和行礼之后,考试就开始了。

    行礼完毕,崇祯皇帝看一眼吏部尚书薛国观,等候已久的薛国观正色喊道:“散卷,颁发策题!”

    随着这一声喊,宦官们托着卷子,放置在大殿内三百多张小桌子上。

    此时,贡生入座,真正的殿试开始。

    方以智坐下,看了看试卷,只见试卷右侧四个字:灭贼雪耻。

    方以智心中一惊,抬头偷眼看一眼端坐正中,一脸毫无表情的崇祯,心道:好大的题目,恐怕这正是皇帝此刻所想吧。

    的确,这正是皇帝心中所想。

    这些年来,年轻的皇帝崇祯就没过一天安生日子。北方建虏,现在已经称作大清国,如今更加的兵强马壮,稍微组点人马,就能肆意凌虐大明疆土。大明朝几万几十万军队,在清兵眼中简直视若无物,那怕是他们抢劫完了,依旧大摇大摆撤走,明军连敢追击的都没有,更遑论正面作战。

    这是最大的贼,如今没有人能有任何好办法。

    中原之地,现在湖北四川一带,张献忠罗汝才也正在肆虐,近来似乎打仗水平见涨,似乎朝廷越发难以奈何他们一般。哪怕他最信任的杨嗣昌最近也是连吃败仗。

    这让崇祯如何不苦?

    再加上各地的灾患,崇祯每每想起,心头就一阵阵心凉。从他17岁登基,始终以中兴大明为己任,老天对他太不公平,建虏、流寇、旱灾、水灾就没有一天消停过。

    登基13年,他还是只有30岁,如今感觉过了半辈子一般,心里的凄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

    但是崇祯没有颓丧,他依旧坚忍不拔,他心中想着无论再苦再难,他都不能让大明亡在自己手里。

    如今官场能用的人太少,国家的局面一日不如一日,这叫他如何不急?今天,朝廷的抡才大典,正是他出题,他要挖掘出一批新的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正如他的题目一样:灭贼雪耻。

    能够灭贼,能够帮助朝廷雪耻,就是好的人才,其余的他已经不想太多了。

    方以智看了一阵,定了定心。李亭曾经讲过的三部曲方略,一下子浮现在脑海当中。

    李亭认为,要灭国内流寇,首要则是先打建虏,打的建虏根本无有力气南犯,才有真正灭流寇的空间跟时间。

    其次有此空间跟时间之后,将北部部分防范建虏之兵南撤,参与剿灭流寇之战。

    第三,彻底灭了流寇,国内实力必然大增,到时候,就有彻底灭掉建虏之势力,然后才是彻灭建虏之战。

    方以智心中想着,一边磨墨,心中想着腹稿。对于李亭的三部曲他还是有些犹豫,该不该照这样的方略写下去。

    此时他心里也难以安定下来。

    他去年跟李亭分别之后,经过乡试中举,然后又来北京参加最后的会试殿试,他家中却出了极大的变故。

    他的父亲湖北巡抚方孔炤被杨嗣昌以贻误军机之罪送入大牢,导致败仗的原因根本不在他的父亲,本来是杨嗣昌调度出了问题。

    他想起杨嗣昌,心中就一阵阵光火。

    可是他也知道,朝中现在这些大臣,皇帝最信任的还是杨嗣昌。

    崇祯皇帝登基以来,对国内流寇和关外建虏一直战守难定,左右摇摆。一直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致使局面越发崩坏。

    而杨嗣昌一针见血的指出,后金虽强,如疾在肩臂,流寇虽常被官军所败,却是病在腹心。因此他提出一个清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