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五章 关羽的蜕变(二)(第1/2页)  三国之黄天鼎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三国之黄天鼎立最新章节!

    因为越是沿着先辈的道路去前行,虽然本身是在吸收着先辈的精华理念,但同样的也必然会被先辈的认知道理给限制了自己的眼界,最后如果对自身道途有没有足够的自我理解的话,那只会越加沉沦在先辈的道路上,根本无法挣脱,除非在最后能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沿着先辈的路悟透了先辈之道,否则这辈子也别想超越自己学习的先辈,只能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差很多的弱化版的先辈的影子。

    当然这点对古往今来百分之九十九的后辈学员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就是属于一辈子也无法超越先辈眼光的存在,但对那极少数,有着足够潜力媲美先辈的潜力股来说就不行了,他们是历史进程之中随机安排下来的几个可以有资格成为一派之祖,顺应时代发展,整理文化传承,指引千千万万的民族同胞继续保持优秀甚至是更加进步的文明传承的保障。

    对他们来说,先辈的道理和传承,完全继承虽然是学习到了,但却更像是一种枷锁。

    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此,每一个有资格留下文化,学问,或者强大武道传承的人都是一个时代的璀璨,他们也都不会希望出现那种情况,因为以他们的智慧,又岂会不明白后辈之中通常是很难涌现出在他们的道路上超越他们的现实的,这是每一个强大者的自信,后辈可以沿着他们的道途和学问以及传承走向正途,但要想在这条道路上超越他们,那就真的是想多了!

    而且一旦出现了僵化式的传承,后辈一味的将先辈的东西当做真理,而丝毫不敢逾越,那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后辈领悟能力的问题,这门学问或者传承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开始变味,开始缺失。

    这点看蔡旭前世历史中,自五胡之后,华夏真正的先辈文化传承断绝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演变就完全可以看出来了,在隋唐时代还多少因为胡人野蛮,注重实力,崇拜强者,风气开阔的习俗融入的关系,让华夏之地就算文化有些断层的,但总体还是保持着精神风气上的上扬积极态度,但自隋唐之后,有宋以来,就真的是连所谓的开拓精神都失去了。

    从那连所谓的文坛盛世上就能看出来了,说是盛世,还不就是被阉割后的虚假繁华吗?

    远的就不说了,自春秋伊始,到战国争霸,霸秦,强汉以来,真正流传着华夏文化传承的,不管是哪家学说,哪家传承,不管是文道理念,还是武道霸途,什么是靠吟诗作对的风月之事来彰显所谓的文学经典了。

    区区玩物,就算再被冠以风雅,说到底不过是表达之言词而已,舍本逐末的去宣传这种东西,甚至连经典本身学问都开始靠边站,只求会背,不求通达理解,只求会遵守而不求理解,这样的环境下所教导出来的人,除非个别能坚持自我理念的,广大的平庸学士哪有不被糊弄的道理。

    深深的套路限制已经将后辈子弟的思想,先天都给禁锢在了先辈本就残缺了的传承阴影之中,加上奉行过度的愚民之策,家天下权利禁锢的,自宋之后也就那两个人算的上是真正在学问上出彩了的,其他的名声大的,基本都是靠一个清廉,靠风俗雅士,个人德操而闻名。

    于国,于民,于文化传承,最多的还是起了点德操上的榜样左右而已。

    别说是什么一道之先河,开创思礼之传世了,就算是在真正有用的治国,治民,强国,强军之道上真正学出来了的都是按时代来论个别的。

    孔子追求的从来不是华丽的表达言辞,而是礼节,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矩。百家诸子追求的道理从一开始就都是平天下的政策之法,而非所谓的风月。

    好在,蔡旭此刻身处的这个时代,华夏历来讲究师傅领进门,而后最多言传身教,让天资者自学自悟的教学大理念还没有断绝,关羽这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