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2章 又见天子刘协(第2/2页)  三国之烽烟万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度,给韩炜施礼。

    韩炜也不再多言,顺其自然的受了刘协一拜。而后,转身上了车驾,高声大喊:“进城!”

    在东汉年间最后的几任皇帝中,刘协的聪明睿智,是别的皇帝不能比的。

    他从小就失去母亲,由董太后养大,对宫廷中的刀光剑影你争我夺,比别的皇子龙孙要懂得早,懂得多,自然也要出人头地一些。在逃难之中遇到韩炜,并且能够从容应对,不失皇家威严,就显露了少年老成的性格,那时候他才九岁。

    当年长安发生饥荒,谷一斛卖到五十万钱,易子相食屡见不鲜。

    刘协命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用米豆为饥民作糜粥,但饿死者并没减少。刘协怀疑所发米豆不实,亲自于御前量试,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

    从此以后,米豆得以如实发放,使饥民们切实受到赈济,救活了不少人的命,不能不说是做了件好事。这一年他只有十四岁,在这么小的年龄,能有如此作为,是很不简单的。

    后来又多次与韩炜周旋,利用王允,拉拢刘备,到血诏盟成立,再到发动郿坞之变,不得不说刘协做的足够优秀了,他心心念念匡扶汉室,除去韩炜。只可惜,他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每每以失败而告终。

    东汉在经过桓帝、灵帝的肆意挥霍,根基已经不稳,朝政大乱,至刘协继位时,大汉天下已经是群雄割据,谁手上有兵,谁就可以左右朝廷。

    可叹刘协空有一身智谋,却逃不脱任人摆布的下场,要做一辈子子的傀儡,最后也不会摆脱被取代的命运。

    所谓:“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令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

    这是史对刘协的评价。

    诚然,天命如此,人力实难违之,刘协可悲可叹,却也无奈了。

    天时、地利、人和,刘协不占其一,想成就千秋大业,可谓万难矣。他虽聪明,但在政治斗争中还是显得稚嫩,时机、保密、方法都不够深思熟虑,注定他只能为一生傀儡,为亡国之君。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