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九章 “太阳”的后裔(第1/3页)  鬼道冥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鬼道冥医最新章节!

    当年,饕餮因为贪恋烛阴的美色,曾经硬闯钟山,非要把烛阴据为己有,但最后却被烛阴暴打了一顿,从钟山给扔了出去。

    烛阴虽为女子,但其并不弱,甚至她的实力在凶兽当中都可以排得上前列,不光因为她是钟山的守护神,本身就有钟山之灵庇佑,同时烛阴的天资也是异常聪慧,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让烛阴自己稍微接触一下,基本就能够理解个差不多。

    同时,烛阴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上古烛龙家族的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混沌初开时,也就是盘古开天辟地之时,烛龙家族一夜消失,原本在凶兽中处于顶尖存在的烛龙家族突然全部消失。

    过了千年时间,烛阴突然出现,开始负责守护烛龙家族的圣地:钟山。

    这里的钟山,并不是现在南京市玄武区的钟山,在上古时期,这“钟山”一般被称之为“中山”,后来被谐音传为了“钟山”。

    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可以看到,在《山海经》中,中山之神烛阴,被描绘成了一个有如此“逆天”能力的神兽,但实际上,烛阴虽然实力极强,但远没有达到这种“一眼万年”的程度。

    但是《山海经》里的记载,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和烛阴本身很贴近的。

    先秦两汉之书言烛龙,皆本自《山海经》,故稽考烛龙神话的来历,需从《山海经》入手,纵观《山海经》关于烛龙的叙述,其要点有三:第一,烛龙的方位。

    《大荒北经》明言烛龙居于“西北海之外”的章尾山,则烛龙场景居于《大荒经》版图之西北隅,《海外北经》叙事首起西北隅而终于东北隅,烛阴列此经之首,则其于《海外经》版图,亦必处西北隅。

    第二,烛龙之形象。《大荒经》谓其“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海外经》谓其“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则其为物身形绵长,人面蛇身,且为红色。

    第三,烛龙之神异。《大荒经》谓“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海外经》谓其“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其视瞑关乎昼夜时辰,其呼吸关乎冬夏季节,其气息关乎风雨气象,则烛龙之神异全在其与时序的关系,表明此正古人之所以关注烛龙的要义所在。烛龙与时序之间的关系既为古人所盛称,则考究烛龙神话的来龙去脉就应由此着眼。

    那么,这种身形蜿蜒如蛇、体长千里、烛然如火、呼吸吐呐关乎时序并且以“龙”为名的神异之物,所象征的究竟是何种自然现象呢?只要对于华夏上古大火纪时的习俗有所了解,就不难由此联想到天上的龙,即逶迤于天际的苍龙星象。

    不同季节的龙星星象皆在《山海经》中留下清晰可辨的印记,夔龙为春天之升龙,应龙为夏天之飞龙,烛龙为秋天之降龙,相柳为冬天之潜龙,《山海经》对于苍龙星象在每个季节和方位的星象形态和授时功用皆有生动的写照,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原始的龙星纪时习俗,为华夏上古天文学和历法岁时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条足供参证的史料,也为证明《山海经》与上古天文历法的关系提供了有一条有力的证据。

    其实关于烛阴的说法,还有很多,上面所说的,不过是众多说法中比较“可信”的一种,也就是苍龙星宿之说,关于烛阴,其实还有太阳说、火烛说和开辟神说这三种说法。

    太阳说,其实也就是因为烛龙鲜血的原因,有人认为烛阴其实是“太阳”的后裔,当然,这和那部韩剧没什么关系,但是不论怎么看,这个说法都有些太过玄学,甚至以《山海经》为基础上,这种太阳说还是让人觉得难以相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