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高山(第1/4页)  重生明星音乐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read336章节内容开始

    左书琴笑着谢过他,但她同时也觉得,乐队肯定得有自己的原创曲目比较好。

    这点秦放歌表示赞同,虽然改编别人的歌曲也算再创作,但终究不如自己的东西来得好。再了,他拿出来的这些歌曲,都并不是为民乐或者是新民乐量身定做的,不能发挥每件乐器的最完美效果。

    她们也问秦放歌对改编歌曲的意见和建议,感觉几个人的想法出奇的一致。

    秦放歌以前在当音乐教师的时候,也看到过很多学生组成的民乐队试图将流行歌曲改编成民乐作品,有的做得还不错,有的就相当糟糕了。

    他也知道,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

    尤其锦瑟华年这个乐队,她们的人数很多,乐器种类也纷繁多样,如何将这些独立性都比较强的民族乐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就是件特别伤脑筋的事情。

    秦放歌也谦虚,他对民族乐器的了解真的不多,将军令也是他的初次练手之作,是结合了以前的一些民乐做出来的。

    几个都不怀疑,事实上,民乐中名字叫做将军令就有好多版,演奏乐器也都不一样,有扬琴版,古筝版,笛子版,二胡版等等。

    这些曲子,也不都是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很多都是经过后人加工整理后的。像阳春白雪、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十面埋伏等等经典曲目也都一样,真正的曲谱早已失传,基都是后人所做。

    但这也是传统音乐的一部分,是值得后辈人虚心学习的东西。

    正式讨论曲目之前,秦放歌也终于将她们乐队的配置弄清楚了。现在一共十六个人,共有三把二胡,架子鼓,键盘,电吉他,古琴,古筝,扬琴,琵琶,唢呐,笛子,笙,三弦,阮,低音提琴。

    这样的民乐团不大不,十几件乐器琳琅满目,看着是好看也热闹,可光是每件乐器的时间分配,就得耗费作曲者的无数心思。

    秦放歌也知道了,这个乐队里,主要负责作曲的,是左书琴,林宝卿,滕舒婷她们三个“铁三角”,她们是从到大的好朋友,都是出自音乐家庭,从就受到音乐的熏陶。

    林宝卿家是古琴世家,她们家制作出来的古琴质量都相当好。对了,她们家还复原了瑟,林宝卿她会鼓瑟,并不是吹牛的。她性子比较安静,钟情于古典民乐,造诣也最高。

    键盘手滕舒婷家则是家传笙的制作,乐队里吹笙的是滕舒婷的表妹李若离。滕舒婷的老爹滕世容年轻的时候还是辉煌摇滚乐队的主唱,只是,他现在不玩摇滚,而是致力于民乐的发展和推广,和其他类型的音乐进行合作,活跃于国际舞台上。滕舒婷也接起了他老爹的班来,和朋友搞了这样一个摇滚民乐团,试图走出一条新路来。

    左书琴父母都是学音乐的,还都是华夏音乐学院毕业出来的。左梦风还是知名的流行音乐制作人,她对时尚新潮音乐的理解最深,加上性格开朗活泼,从到大就是大姐头的形象,就由她出面当老大。

    乐队的其他成员,基也都是有些来头的。别的不,想要考进华夏音乐学院这首全国最顶尖的音乐学院,最起码,也得和秦放歌他们一样,从就练习童子功,有着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进得来。

    别她们伤脑筋了,连秦放歌这个所谓的天才,面对着她们乐队这么多个性强烈民族乐器,脑袋也大了一圈不止。民族和声这一块,历来就是民乐的弱项,也没有多少理论来支撑。所以像二胡啊古琴这类的乐器最出名的,就是独奏曲目。琴瑟和鸣,鼓瑟吹笙,已经算是少有的佳话了。

    不过秦放歌是真的佩服她们,有勇气选择这样一条荆棘遍布,充满着艰难险阻的道路。但这条路又必须有人去走,光有传承而不去发展,永远只吃老的话,民族音乐也不可能走得太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