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下诏书了(第1/2页)  大唐之极品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高坐在龙椅上,眼前自己众多儿子的表情一览无余。

    李承乾听到被册封太子时一脸的激动,李泰的表现则很失落,显然是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而相反的李恪对于太子一事不怎么上心,倒是对于自己被封汉王爵而高兴不已,这让李世民有点恍惚。

    因为,李恪的表现出乎他的意料,这是否意味着他只想做一个闲散的王爷呢

    还是有意而为之,意在在自己面前表现他对于皇位没有多大的兴趣,如果是这样,那他一个年纪轻轻的十三岁的孩子,城府深的令人害怕。

    但是,李世民更相信第一种可能,就是李恪无意皇位这让他对这个儿子又高看了几眼,也对自己心中做出的决定坚定了几分。

    散朝之后李恪留在最后,等一帮子老少大臣跟李承乾道贺完离去之后才走到李承乾面前,向他说了极具象征性的恭维的话。

    李承乾因为被封太子,对李恪甚是热情,嘘寒问暖,说以后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可以找他。

    李恪看着眼前志得意满的李承乾想到他的结局,不禁为他感到悲哀。

    但不曾表现出来,只是说了声,以后有什么事情少不来的打扰大哥之类的话后就离开了太极殿。

    回到府中,径自来到书房,封王的喜悦一扫而过。

    因为他知道历史并未以他的到来而改变,李承乾依然被封为太子,李宽被追封为楚王过继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

    他为汉王,李泰为卫王,李佑为齐王,其他人也都一一分了王爵。

    只是他未注意到的是,李世民在册封太子时观察着所有皇子的一举一动,他的举止表情深深印在了李世民的心里。

    就因为他在朝堂上对于太子册封一事表现出的淡薄和从容赢得了李世民的青睐。

    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会在他之后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从而挽救了李恪本人,也挽救了大唐被武后颠覆的厄运。

    戌时,弯弯的月牙,像一把剑,劈开了沉沉的夜幕,淡淡的洁白的月光从窗外映进李恪的书房,朦胧光线下,依稀可见室内装饰极为奢华。

    正中一排楠木雕花的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名家经典,在最为醒目的地方放着尉缭子、吴子、六韬、武经总要等兵书。

    李恪将手中看了一半的孙子兵法放在桌上,走到窗前看着夜空的点点繁星回忆着早朝的场景,记忆是有味道的话,在他的感觉里,早朝的场景,像酒的香,甜而热烈辣而寂寞。

    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太子这个铁一般的事实,让李恪在为自己被封汉王高兴的同时,隐隐感觉到有那么一点遗憾,和一点忧虑。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李恪感叹道,摇摇头。

    因为连日来的学武练剑,学习兵法韬略,李恪已经习惯紧张而又忙碌的生活。

    晚上,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练习运气之法,师傅刘温也没有出现在他的书房。

    因为有比练剑还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参加,确切的说,这件事对李承乾的意义更加重大。

    李承乾被册立太子,李世民特意下旨在太极殿设宴,与民同乐,所有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大臣都能出席。

    自从李世民登基以来,还是第一次举行如此盛大的宴会,因此,李世民格外重视。

    在他登基之后战乱被平息,突厥被安抚,他也想借此隆重的宴会抚慰一下群臣的心。

    想到宴会,李恪心情微微有些激动,怎么说他还是小孩子天性,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总是带着一份好奇与期待。

    夜晚的月光见缝插针似的,从大红丝绒窗帘缝隙中透进来,照着桌上的彩色琉璃饰件,反衬出点点绚丽的光芒。

    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