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2 你是我的人(第1/3页)  公子派我来巡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骑坐在疾奔的赤豹背上,山鬼口中发出了悠扬嘹亮的哨声,像唱民歌一样跌宕起伏,充满了乐感。

    霍兰台虽自幼生长在深宫,却对民间音乐有一份特殊的热爱。

    小时候,贪玩的他,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换上家仆找来的普通百姓的衣物,带着几个贴身护卫,溜到田间梗上去玩。田里有绿油油的麦苗,也有油菜、蒜台、卷心菜。

    虽然跟皇宫后花园里的奇花异草比起来,远没有那么夺目,那么耀眼,却自有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美丽。俗称接地气。

    田间还有很多有趣的小虫,小蝌蚪,甚至小鱼。更有又大又漂亮的野生蝴蝶,和又大又帅的野生蛐蛐儿。

    农家男女老少,都挽着裤腿和袖子,兢兢业业地劳作,火力全开。

    大概是默默干活有些无聊,他们为了找点乐子,便轮番唱歌。这边唱罢那边唱,歌声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又像连绵不绝翻滚的麦浪。

    小小的兰台听呆了。

    那个时期没什么战事。诸子百家齐鸣,音乐活动相当繁荣。

    宫里有专门的歌舞艺人,穿着奢华的服装,用昂贵精妙的乐器,四平八稳地进行演奏,唱歌的声线也精致无比。

    兰台从小就是听着这些长大的。

    但他惊讶地发现,农耕百姓那不加修饰、甚至有些沙哑的嗓音,那拖得长长,带着情绪和生活气息的尾音,那劳动号子或者唠家常一样絮絮叨叨的歌词,竟比精雕细琢的宫乐打动人心一千倍

    有男女对唱,打情骂俏的;有描述劳动情景和心情的;也有真心实意歌颂君王仁德的。

    要不是一只青蛙蹦到了兰台头上,他还深深地沉浸在民歌里没缓过神来。太好听了不行,我得把他们唱的记下来

    “怎么记啊咱们又没带刀和竹简。”

    随从笑傲白为难地说。那时他也还是小屁孩儿一个。

    片刻,笑傲白又眉花眼笑“有了公子,你沾点口水写我脑门儿上”

    “啊呸”

    霍兰台笑着站起来就跑“我要回去禀告父王,让他专门派一个人来记这些歌词”

    那时大公子齐光也还小,还不懂什么争太子之位。

    兰台也不懂伪装,不知什么是厚黑术。

    他一五一十把记下的歌词学唱给父王听,没想到山海王听了也大感兴趣。

    当然了,他主要是对歌颂君王的那部分感兴趣。

    于是,山海王立刻安排了一位文职官员,专门负责行走田间梗上,记录百姓的歌谣。后来发展到,让这位官员手持木铎,也就是带有木舌的铃铛出现。

    这样,老百姓一听到清脆的木铎声,就知道朝廷的人来了,就争相围过来唱给这位官员听。

    粮食贵了,粮食贱了,日子好过,日子难过,都唱给他听。

    这位官员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兢兢业业一五一十把听到的歌谣采集记录下来。

    没有纸,没有录音机录像机,也没有手机和电脑,怎么记录呢

    就用小刀,一刀一刀刻于竹简之上,再呈给君王。

    后来,干这一行的官员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风人。因为他们像风一样四处游走。

    而山海王呢,可以根据这些歌谣内容,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他到底自我反思得如何,大家不得而知。

    反正宫廷里也常常能够欣赏到民间音乐了,让许多从小生长在民间的宫人们热泪盈眶。

    这件事从根上说,得益于兰台小时候那次擅自出宫。

    此时兰台发现,山鬼的哨声与之前呼唤赤豹那种有所不同,这次的更有节奏感,更动听,而且富含丰富的信息。

    好像在说,来呀,大家都出来开会了,今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