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二章:天下之大,你在何方(第2/3页)  重生之庶女策锦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她一定平安无事。沾着血的只有簪杆,并非簪尾,说明最后只有对方受了伤,她则不曾。”

    说罢抬起头,一字一顿命令道:“京城搜不到,就往外搜!范阳城,襄阳城,甚至淮南,九州各郡!”

    就在这道命令下,无数的寻人队伍被派了出去。

    一月过去了,所有人都没有进展。

    徐策颓然站在屋里,从袖中掏出那断成两截的簪子,静静凝望。

    “紫月,你起来吧,我这就出去。”徐策似乎妥协了,他将簪子重新收进袖口,扯过墙上挂着的衣衫披在身上。

    徐策一路出府门,外头车马都备好了。只是那小厮刚问了一句“将军可是要进宫”,徐策一脚踹了上去,自己上了马飞驰而去。

    他奔走的方向,完全不是朝着皇宫的。

    热闹的街市,从他眼角的余光中飞快地往后略过去。人潮涌动,许多达官显贵的轿子挤挤挨挨地,朝着皇城的方向挪动。徐策一人一马,成为这人流中唯一逆向的不协调的存在。

    “快,快让路呀!”有臣子惊慌地喊着,吩咐身后的官眷道:“把轿子挪开!没看见那是当朝大司马么!”

    他崇敬又惊慌地看了一眼飞驰而过的徐策。

    还有更多的人,但凡是反应过来的,都同他一样,迅速将自家的马车驱赶到墙根底下。而按照大秦的祖制,四品以上的官员只需让路,其下的官家们,因为品阶低于徐策三阶,都纷纷跪地行礼。

    这其实只是祖制而已,并未写进律法。尤其文臣之间,讲究个中庸之道,向来很少履行跪拜的礼仪,位卑的官员极少需要真的跪下去。而如今,徐策所过之处却是跪了一大片。

    大家在礼仪之外,还有一种叫做恐惧的东西。

    很多人低着头,不敢看这位飞驰的大将军。

    因为,就是这位大将军,领着新皇的旨意,将京城里无数的高门贵族抄家、斩首、灭门。

    在靖康元年的第一个春节,本该热闹的年关里,没有人会关心年货和节礼之类了。

    京城里的血气似乎怎么都洗不去。

    虽然,大家本该感到高兴——王侯将相、王公贵族们,只要是还活着的,多半都得到了新皇李沣的恩典赏赐。但是,这样的恩典之下,埋藏的,都是化作枯骨的人。

    李沣和大多数皇帝不同。他的名节不保,坐在龙椅上总有些尴尬。再则夺嫡混战将王朝搅和成一锅粥,所有的问题一件一件处置起来,会相当麻烦。于是他干脆下了一道旨意。

    但凡出过力、支持过他的人,即便是五皇子这样的墙头草,也纷纷加官进爵。其余乱党,不问罪过,统统处死。

    只有死和活两个选择,连流放都没有。

    屠杀,看似不可取,却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李沣雷霆手段之下,许多质疑他登位不善的人都闭上了嘴。

    比起新皇模糊的面孔,大家更怕的,是近在咫尺的徐策。

    一路飞驰,徐策出了城。在出城门的时候,一位他从前的亲卫、如今已经荣升四品的城门领拦下了他,劝道:“将军每一日都要从这城门出去一趟,夜里时又失魂落魄地回来,今日是大年初一,您又要出去了?您出去了也没有用呀,夫人失踪了,咱们底下的人不都在找么,多您一个不多,少您一个不少。什么线索都断了,兄弟们是胡乱搜寻的,您出来能干什么呢?”

    徐策半晌没憋出一句话,这位城门领说的的确在理。

    “而且,今日是大日子,您得先敬新皇。我们都知道,夫人是为了新皇,为了天下,为了把那张图纸送出去才遭了难的,可是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臣子为君王死而后已,是分内之事啊。跟您说一句不该说的,新皇如今是给徐家脸面,可等皇位坐稳了,用不着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