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676 宣法入蕃,礼佛得庇(第2/3页)  冠冕唐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弥勒法,可有听闻了解?”
    叶阿黎闻言后便摇了摇头,接着便又说道:“沙门教人清静c教人顺从,教人小觑今生c大望来世,此大势权徒御下之道,此卑鄙末流遁世之法。叶黎两不相干,于此涉猎甚少。”
    听到叶阿黎对沙门法传如此的看法,李潼对之倒是大生亲近之感,真正的实用主义者,对于宗教之流向来都是不迷不信的态度。唯本身无能c或是德才不配位者,才执迷于矫托天命,寻求自我的解脱。
    前者不需多说,后者迷信命理,原因则就很深刻,或多或少都是孽业随身,若不通过一些手段强大内心,恐怕夜里睡都睡不着。
    李潼有此一问,也是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他奶奶篡唐履极那段日子里,在这方面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就连李潼自己都为之助势良多。
    现在,大唐的弥勒佛转世,已经被自己反制,幽居上阳宫。此前一些宗教理论的经典,自然也就只能蒙尘吃灰。但这些经典也都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完全弃之不理就太可惜了。
    佛教自松赞干布始引入高原,但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在高原上无论是入世性还是对统治者的迎合度都不够高。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任何一种宗教法传能够发展壮大,都必须要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人群。如今吐蕃国中的佛法源流,一者自然是文成公主入藏所带去的唐代法传,一者就是直接从泥婆罗c天竺等引进的法传。
    这两地与吐蕃本土形势都大不相同,法传虽然进入高原,但却面临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理论修改,才能大行于世并获得统治者的支持。
    就像在中土,如今的佛家传承也有多种流派,就连统治者本身都不知作何选择。像是后世大行于世的禅宗,都分南宗c北宗,北宗神秀和尚眼下还在湖北,南宗惠能则居广州,都还没有获得统治者的正式接纳。
    至于御弟哥哥玄奘和尚,其本人虽然宗教地位极高,且获得太宗c高宗两代帝王礼待,但其所开创的法相宗,则就有一点人死法灭的味道。
    法相宗重经典,于诸流派中可以说是最完备c最高级的,也因此入门极难,就造成了传法的困境。我信佛无非赶个潮流c求个安慰,你还给我读不完的经卷c做不完的功课,算了,不信了!
    后世禅宗南宗所以压过北宗,抛开各种经义理析上的区别,对于不求甚解的外门人来说,其中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北宗讲修持刻苦c逐步渐悟,而南宗则讲从心而证c顷刻顿悟。
    生人在世,谁还没点贤者时间,突然明心见佛,想想还是南宗说的方便法门有道理。
    但北宗神秀和尚所持坐禅苦修的次第法门,也不是没有贡献,那就是对茶叶的推广流传功不可没。一天打坐熬神十几个时辰,不喝点茶提神醒脑怎么受得了?
    眼下佛教在高原上处境尴尬,李潼打算助力一把,将一部分弥勒法传推入吐蕃。之所以要为叶阿黎修编传记,也就是为了将这一部分私货糅杂进去,以吐蕃本土一个传承悠久的氏族家传为背景,糅合一部分理念,自然能让蕃人更感熟悉,接受度更高。
    当然他不会把这个蕃国公主塑造成什么弥勒佛转世,他奶奶才是呢。弥勒法传中一些女主概念,则就大大值得借鉴,比如薛怀义奉命编拟的《大云经义疏》,还有李潼自己献给他奶奶的《宝雨经》,都可以断章取义的利用起来。
    曲折离奇的狗血故事,最能勾人心动。李潼就打算把这位蕃国公主塑造成为一个命途多舛c人人迫害的苦命女子,百炼成金,最终成为一方尊主。
    要说这位公主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她礼佛诚恳,每流亡一地,必铸造弥勒金像,昼夜叩拜。
    因此公主便获得弥勒佛保佑,自成玛丽苏体质,甚至就连远在万里之外的大唐宗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