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8、第三百零八章(第2/3页)  升官发财在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活,便未反对和怀疑。

    隔了几条街外,其实有成群的制作冰雪饮露的小摊,他们倒不是因为彼此关系亲密才聚集在一起,而是因为需随时取用的冰,都储存在同一冰窖中,为减少来回跑的路程,才不得不都在同一条街上,相隔不远地售卖。

    而建造冰窖的成本太高,绝非个人能负荷得起的,通常都由卖冰的行会所主持,各人出资合建。

    陆辞并未在那时参上一手,此时当然也不好贸然加入。

    毕竟他们所用的,都是窖户窖藏的去年冬天的天然冰,可谓用一块少一块。

    陆辞不指望运用窖冰,而是购入一小批官府制作后废弃的硝石料,通过硝石溶于水时的大量吸热,来制作大块坚冰。之后再用降温结晶法,将硝石进行提取,以重复使用。

    民间知道这硝石制冰法的人并不多,即使有知道的,也缺乏获取硝石的门路。

    这两者对于陆辞而言,皆非障碍,自然进展顺遂。

    他还别出心裁地改了改现有的孔明碗,在价格更低廉的竹筒外头雕了简单的花纹,里头那大筒叠小筒间的缝隙,则用细冰来填充。

    如此就能让冰饮的冷劲持续更长的时间,哪怕只拿在手里,也是一种享受。

    雕刻的细活,陆辞自然不会自己做,而是交给了更有闲空的钟元。

    朱说见状,也悄悄地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忙,又偷偷地将做好的混入成品堆里,还小心翼翼,生怕让陆辞瞧见。

    陆辞对竹筒的数目却是一清二楚的,立马就发现增多了好些,便细心留意一阵,就对这田螺姑娘一般的行径看得分明了。

    朱说忙完竹筒后,又暗暗地帮着去木匠那拾取废弃的木屑陆辞用来隔离制好的冰块、好增加存放时间的。

    陆辞并不挑明,而是观察一阵后,确定这不耽误朱说正事,钟元一人也有些忙不过来,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是俩人一同用劳力入股了。

    这样的孔明筒,陆辞并不打算拿出去售卖,而只准备让陆母留在摊上,免费给要外带的客人,做循环使用的。

    孔明筒计入人工的成本不过四十文,细冰更是制作冷饮时的残料,客人只需押五十文钱,就能带走孔明筒。

    等他下次带回来,陆母便将钱悉数返还。

    如此便利,客人也无不乐意的。

    安排好这些后,陆辞就将铺席经营之事全部交给陆母,自己拉着朱说专攻诗词去了。

    铺席不知不觉就正式开张满了两个月,在夏季步入尾声,秋烈袭来的时候,陆辞才在也忙得不可开交的陆母的委婉提醒下,想起要翻看账本这茬。

    他兀自想着要填多少钱进去,结果刚一翻开,就被那意料之外的盈利给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

    将所有成本一并扣除后,陆母这两个月辛勤劳作下来所挣的钱,竟能凑成一整个二十五两的银锭

    对目前零七八糟的全算起来共有二十七个进项,每个月都能悄然攒下一笔足够让大多数人眼馋的财富的陆辞而言,也绝对不算少了。

    陆辞与同样也无比震惊的陆母商量后,在其中取了六两,去了趟金银交引铺,给兑换成了沉甸甸的六贯铜钱,分成两份三贯,作为分红,一份给了朱说,一份给了钟元。

    钟元倒是习惯了陆辞亲兄弟还明算账的作风,又考虑到快成亲了,也就爽快收下,记了这情了。

    而朱说浑然不知自己偷偷帮忙之事早已暴露,在陆辞将三贯钱放到他桌上时,他整张脸都是空白的。

    朱说当然不愿接受。

    陆辞拿他却有的是办法。

    他也不硬来,只一本正经地板着脸,给他细细地算了一笔账,趁着朱说被绕晕了,就冷着脸将大帽子一顶顶扣到对方头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