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章 第五十七章(第1/4页)  升官发财在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的打岔, 陆辞缓过这股想笑的劲儿后,倒没那么紧张了。

    尽管连熟悉他的朱说柳七等人都没瞧出丝毫端倪,但他的的确确, 正紧张着。

    群见只有这么一小会儿,他们再依依不舍, 也得准备折道去国子监了。

    尽管皇帝自始至终就未曾露面, 陆辞也还是得代表得解举人,当众进行致辞。

    众人心里难掩遗憾,看向陆辞的眼神, 也很是复杂。

    陆辞恐怕是在场中人里唯一一个丝毫不觉惋惜, 甚至还感到几分愉快的了。

    他被引领至队列最前后,先展颜一笑,再从容不迫道“臣希等伏以今上, 首善始于京师, 虽以武功克定, 终须用文德致治。天下得以修文,举子兴盛于畋亩,此盖伏遇尊号皇帝陛下,仰稽古道,广育英才, 发明诏于四海, 命兴贤于五湖。臣等谬当诏旨, 粗识文墨, 虽为草野之臣, 求广闻见,望增智虑,幸得天庭之贡。”

    这番主题在拍马屁的致辞,中心极其明确,却不至于过火,可谓中规中矩,很是老练圆滑了。

    让明白人听着会心一笑,面上则诚服地再接一拜。

    陆辞从不曾打算要利用这回的致辞机会来标新立异,只为引起高官的注意力。

    那样做的话,即便成功,于这大庭广众下,也难免落个谄媚今上的嫌疑,平白损了大丈夫的气节。

    倒不如一切让省试的成绩说话。

    唯有真才实学,才能使众人心服口服,而不是走些投机取巧的旁门左道。

    倘若卖弄了这么多小聪明,省试里却落了榜,岂不白费功夫,还滑天下之大稽

    当然,矜持地吹捧几句陛下英明神武,适当地夸赞一下重文的政策英明,还是很有必要滴。

    陆辞这份致辞稿,可请教过柳七和滕宗谅好几回,确定无误后,才仔细背下。

    能平平顺顺地过了这麻烦事,让听者大略满意,于陆辞而言,就已是足够了。

    见引领他们的知事官向他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露出个微不可查的微笑后,陆辞便明白,致辞这关,可算是安然过去了。

    他微微一笑,从容淡定地回到了队列,丝毫没有流露出完成致辞的激动,浑身也不见半点青年人的浮躁,引得左右那些比他岁数大上至少一倍的他地解元侧目不已。

    完成群见后,知事官员就再度领着这七千多人出发,往国子监行去了。

    “这便是今年的得解举人”

    身着窄袍伫立于窗前,看着举子们远去的赵恒,忽懒洋洋地问了这么句。

    随侍的内臣赶紧回道“回官家,正是他们。”

    “方才致辞之人,瞧着才丁点岁数,竟已是个解元了”赵恒很快就丧失了再盯着那乌压压的背影看的兴趣,在内侍们的小心搀扶下,慢吞吞地回到了御案之前,情绪难辨地长叹一声“倒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的同叔来了。”

    内臣心念一动。

    晏殊刚离去不久,官家就因心情烦躁,在殿内随意走了走,刚巧听了一段解头的致辞。

    起初只觉那小郎君的嗓音悦耳,致辞间隐约带着优美的韵律起伏,流畅而悦耳。

    再看到那小郎君的模样后,官家就有些怀念当年了。

    当年的神童晏殊,受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推荐,引起了爱才的赵恒的重视,直接免了解试省试。

    当晏殊与其他举人同赴殿试一场时,也是这般年少老成,却又胸有成竹的好气魄。

    那内臣自认猜出几分官家心思,便壮着胆子玩笑道“依臣看,那位解元的模样,可比晏学士的还好一些。”

    赵恒果真龙颜大悦,哈哈笑了起来“你这大实话,可小心别让同叔听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