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我居然忘了这一茬”
老道士笑道,“也罢,就将我的这根手指头留给你们以后点化啥汤这一味吧”
说着,他抓起案板上的菜刀一刀把右手食指剁了下来
林学文吓傻了,急忙阻拦却是不及,又见房内金光一闪,老道士不见了,案板上遗有一段晶莹的玉指
此时,空中传来老道士的朗朗笑声,抬头一看,只见这老道士突然化为一缕青烟。
“不知老先生的名讳是什么”眼看老道士就要消失不见,林学文连忙问道。
“哈哈我与你们林家世代相熟,你们都叫我林公”
话音刚落,这老道士彻底消散不见了。
而林学文听到这老道士自称“林公”,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跑回屋内。
从一个柜子里翻出一个白色老者雕像。
林学文捧着手里祖传的“林公”雕像,他发现林公正对着他笑。
而最让他吃惊的,就是这老者雕像的手指,刚好缺了一根
林学文对自己祖传这个老者雕像印象很深,他记得很清楚,这雕像以前的手指是完好的,绝对没有破损。
可如今自称“林公”的老道士给了他一根手指,而相应,这老者雕像的手指也缺了一根。
“看来,真的是林公显灵了”林学文喃喃自语道。
而在这以后,林学文按照林公所传的秘方,熬啥汤、卖啥汤。
果然如林公所言,人们喝了啥汤无不称好,喝了还想喝。
于是早点铺的生意瞬间便好了。
而林学文则小灶变大灶,草房变瓦房,瓦房变成了拐角楼,拐角楼的门楣上高悬着林公题的“啥汤”二字。
林学文把“林公指”奉若至宝,用一段碧绿的竹管盛了,锁进家中的密柜中。
每天第一个来到林家啥汤店的食客会看到这么一幕熬焖了一夜的啥汤就要揭盖了,林学文方将竹管取出,口中念念有词,在揭盖的刹那间对准汤锅指点几下,然后一声悠长的吆喝“开锅了”
说来林学文并非悭吝之人,他毫无保留地将啥汤的配方公布于众,只是林公指这件宝物却是极少给外人看。
并且,为了保证自家的啥汤一直受欢迎,林学文经过一番琢磨,首创了在啥汤中打蛋花的吃法。
为了避免留下生蛋的腥气,掌勺师傅以惊人的臂力和准头,把煮沸的高汤举到半米高。
于是手腕一扬间,沸汤如飞流瀑布急冲直下,倾入盛有鸡蛋汁的碗中,不溅不溢,一碗蛋花就成了
冲了蛋花的啥汤美味沁腑,叫人难以忘怀。
如此一来,林家的啥汤店生意更红火了
就这样过了没一年,九江郡青阳县突然换了个知县,名叫林王瑗。
那年月,九江郡几乎年年发洪水,百姓遭灾。
这林王瑗本是九江郡的一个老县丞,他非常善于治水,于是九江郡郡守特批,让他成了青阳县的县令。
公事之余,林王瑗常来光顾林家啥汤店,自然而然地,林王瑗结识了林学文,他放下官老爷的架子,与林学文称兄道弟,说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
有一天,林王瑗领着儿子来到了林家啥汤店,扯着林学文的袖子,非要让儿子拜他为师不可
啥堂堂的一个知县让儿子学做啥汤
原来,林王瑗的独生子平日里娇生惯养,不学无术,什么本领都没有。
林王瑗做官多年,宦囊颇丰,只是老来得子,很担心儿子将来坐吃山空,难免饥寒。
千金万银,不如一技在身
思来谋去,林王瑗打算让儿子学做啥汤,以后退职回,老家也开啥汤店。
听林王瑗说得在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