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义庄(第1/2页)  我真的想回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林浩和他母亲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义庄带来了一丝人气。

    与此同时,义庄大门被推开后,发出吱吱吱的声响。

    这声音没惊到什么人,反倒把在树杈上休息的几只乌鸦惊起,于是在义庄上空响起“哇哇”的粗劣嘶哑声,使人感到凄凉而又厌烦。

    推开大门后,义庄内忽然刮起一阵冷风,阴森寒冷的风吹在林浩的脸上,冻得林浩瑟瑟发抖。

    感觉到冷的林浩,下意识抓起母亲的手,往她身上靠了靠,他此刻抬起头,看了看母亲的脸颊。

    他发现母亲脸颊上的伤口已经开始慢慢结疤了,只是伤口太大,此时结疤的伤口在母亲美貌的脸上,仿佛生出一只大蜈蚣,显得十分丑陋。

    这伤口,据母亲说是她在父亲死后,自己用剪刀划的。

    林浩问她为什么这么做,母亲回答说,“因为你的父亲生前最爱我的容颜,可如今他死了,那这张脸既然没人欣赏,那就毁了吧。”

    这话林浩听得似懂非懂,可一想起母亲与父亲以前的恩爱,懵懂的林浩似乎又懂了一点。

    林浩觉得这跟父亲当初跟他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一般。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父亲挚爱母亲容颜,而如今父亲逝去,母亲就如伯牙绝弦般将自己的容颜毁去。

    林浩这么理所当然的想着

    林浩和他母亲深夜来义庄的目的,是为了给林浩的父亲收尸,并且埋葬。

    至于为什么到了深夜才来,也是因为林浩一家被家族除名后,林浩父亲就一蹶不振,整日就知道饮酒买醉,家里的生计全靠母亲纺织布匹,方才得以勉强生存。

    而父亲溺死当天,似乎也是喝醉了酒,结果最后不小心跌倒在河中,被活活淹死。

    林浩父亲的尸体是在第二天清晨,被在河边洗衣服的人发现,最后送往了义庄。

    义庄的人,七天前就来催林浩母亲将尸体接走埋葬,只是林浩家中贫困,平日纺织得来的钱全被林浩父亲拿去买酒了,现在连买草席的五十文钱都凑不齐。

    所以在这七天,林浩母亲连夜纺织,才将一张草席的钱凑齐。

    因此他们连晚抱着草席,就准备将林浩父亲的尸身埋葬。

    而至于为什么一定要用草席下葬,这自古就有讲究。

    说文死部里记载,“斃,死人里也,从尸,蒿省声。”

    “斃”通毙,为死,“死人里”就是死人埋在茅草丛生的地方。蒿,表示用来垫尸体的草席。

    易经说:“古时掩埋尸体,用茅草裹着尸体作为尸衣。”这种用草葬方式埋葬死人的习俗,在殷商时代就已存在。

    这习俗延续至今,仍然适用,只是有钱人家不屑用草席,而是改用棺椁下葬。

    可这穷人却是万万买不起棺材的,所以这草席就成了穷人的最后一分体面。

    因此这死者家属再怎么穷困潦倒,也会买一张草席陪死者下葬。

    而至于为什么连夜埋葬这么匆忙,那是因为今天是林浩父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