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五章,杨福堂的老同学。(第1/2页)  梦里回童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官场里的多年来都是这样,凡是一把手点名督办的事情,效率比乘火箭还快。昨天下午吴江刚刚跟省教育厅通一口气,厅里立即给丰林县委打电话丰林县委接到电话如堕云烟,十几年前的一桩芝麻烂事,谁还记得急忙招开紧急会议,群策群力教育局副局长卢斐然也在会中,一听说上面要求“事实求是”便心中透亮,他也是柄长县人,当年和杨福堂一起调来丰林,在分配时沾了三代贫民的光,顺利分到教育局当个小干事,而杨福堂则由于是富农成份,被分到一个边远的山村

    杨福堂家果真很富裕吗杨帆从来没有感觉到过富在哪里,直到九几年和邻村打官司争电杆厂旁边一块地时,村委会需要“证据”,于是就来找到大伯父,大伯父不识字,刚好看到杨帆在家,于是悄悄地叫杨帆去他的“宝屋”杨帆看到那堆“地契”时眼睛都发直了,全是“纱纸”写的,几十年了仍然奕奕如新,找了半天,才从其中挑出一份合约,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某用多少担谷换取某某某多少亩地,白纸黑字见证人当事人红手印都还清清楚楚此物一出,民对民的官司就没有悬念了很快电杆厂爽快地付钱扩建,村委会的小学建了一栋两层新大楼,杨福堂几兄弟每人分得三百元,至于三个村的村委会干部分得多少没有人知道,杨荣贤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份子,当年冬他家就毫无征兆地建起了楼房,多年后一个偶然机会杨荣贤才跟杨帆漏了点口风没多久村委会又和站争一百多亩土地,这次又重演故技,来找杨帆家这一房人,那时大伯父过逝了,杨帆也在外面流浪,当时只有小三哥在老屋,他一手拿着一把砍刀,一手抱着那箱子“地契”出院子里来,指着村委会那几个骂道“你们这帮畜生,拿我们祖宗的产业来瓜分,上次分了多少钱以为我不知道吗这次我就是烧了也不给你们”说完就哗啦啦地将那些地契全倒在地上点火真的烧了,那几个干部愣住了,没有人敢上来阻止,从那以后三哥落得一个“癫三”的名头没有了证据,民跟官斗,自然又没有了悬念

    突然停电,好险刚才心灵感应般点了保存,只损失百来个字。昨晚停了两个小时,损失上千字,唉,大叔这蜗牛速度的五笔码得不容易啊书友们觉得可以之话就投张票吧,别总等大叔我发红包,那几分钱谁也不稀罕对吧说实话靠发红包得一万张票也没有你们主动投的一张珍贵

    后来站在那块地上建一幢幢商品房,村里的也有几个人去那里买来屯着坐等“升值”,确实是真的有钱没地方放了,一些妇女去看了回来说“天啊,还没有我家的厨房大竟然要十多二十万元,鬼才去住那号房啊”叫归叫,鬼住的楼房照样销售一空

    扯远了,不这样扯我实在不知道一部书怎么才能凑足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三十万字上架,除了“神”之外,足够将一个新人掏空了

    卢斐然读书时没少沾杨福堂的光,杨福堂每次从家里带好吃的东西去学校都会分给他一份,刚开始他还有点难为情,后来便渐渐地习惯了杨福堂出事时他本来可以挺身而出,帮说几句话也许性质就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他当时没有那么做。今年清明节他回老家扫墓,发现很多人都在议论一个“小杨司令”,一打听,这个小司令竟然是自己老同学的一个傻儿子,现在快要将整个铁塘镇弄得翻天覆地了

    当时他亲自到三十里地外的铁塘镇走了几圈,最后还是没有勇气去找杨福堂前段时间又听说那小家伙竟然闹到了省城,据传国外都上头条了,都说华夏有了新的政治风向,那些财阀无一例外是给了好评连一个中评都没有,更别说差评了,尤其是某大国,刚刚从战的泥潭里拔出来,被民意弄得焦头烂额的政要们急需和这东方大国改善关系,不断地伸出橄榄枝来拉拢奇怪的是上面都没有一点动静卢斐然脑补了很多事情,但都想不透其中的奥妙,难道是上面故意让这条小鲶鱼出来先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