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章 乌鞘岭前起兵戈(第1/2页)  汉末之奇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章 乌鞘岭前起兵戈

    其实,将帅不足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姬溪很久,特别是打下南阳之后,姬溪的迫切感越加的深重。他这边,不缺顶尖的武将,也不缺顶尖的智谋,但是却缺少中坚的力量,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而这种人才,可遇不可求。

    面对这样的困扰,吕春犹豫了一会,还是提议道“主公,朝中不缺能征善战之辈,如赵谦,黄琬等人具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们的门生故吏中亦有佼佼者,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吸纳些佼佼者进入军中,带确定其忠心后再行安排要职”

    话音刚落,贾诩立刻反对“不可,军政分离,乃我军横行无忌之根本,我军战力之根本,亦在于万众之一心,若取朝中故将入军,则必生党派,至分崩离析亦不是空言。”

    姬溪沉思,吕春无语,大家都知道,吕春的建议可行却不可控,而贾诩的建议则决绝但于事实无益,二人只是给姬溪两个方向,至于何去何从,还是得姬溪决断。

    良久,姬溪道“宁缺毋滥,我等辛苦一些,尽量多的巡视各军吧。”

    二人点头,知道姬溪已经下定决心,便不在多言。

    于是乎,三人开始经常性的出巡各军,基本上只留一人坐镇长安,惹的姬月,貂蝉和蔡琰三女非常的不满,不过也无可奈何。

    时间,便在这般的劳碌中偷偷的溜走。

    雍和五年秋,战火再次蔓延。

    袁绍再次率先发起兵戈,结盟袁术,陶谦,三路兵马合共五十余万,开始疯狂的冲击曹操的防线。

    孙坚闻风而动,领十万大军进攻荆襄。

    暗弱的刘璋不知被谁激起了雄心,竟起八万大军顺江而下,直取江东腹地。

    短短一个多月,天下烽烟四起。

    当此大乱之际,姬渊临危受命,暂代第八师师长之职,入驻南阳,领十二旅雄兵,虎视天下,寻机而动。

    姬渊的名望当这个师长是绰绰有余的,姬溪用的也正是他的名望,至于这仗打不打,什么时候打,该怎么打,那是贾诩的事情,姬溪把贾诩调去了南阳当姬渊的参谋。

    吕春仍旧留在长安替姬溪稳固后方,而姬溪自己,则亲率第五师、第七师,共计十一个旅开赴了金城,与驻扎石城的徐荣会和,总兵十余万,剑指西凉。

    没错,姬溪就是要趁此各路诸侯无暇他顾的时机,全力打下西凉,彻底解决关中西北隐患,没办法,这马腾韩遂太会给姬溪找麻烦了,每次姬溪对中原用兵,他二人都会蠢蠢欲动,惹的姬溪怒发冲天却无可奈何。

    但这一次,姬溪是下定决心要收服西凉解决隐患了。

    与徐荣相见,二人感慨良多,姬溪说“兄边陲五年,保关中西南无忧,奇功至伟,弟替这天下谢谢你。”

    徐荣说“为国效力,死而无怨。”

    姬溪“多年风霜,苦了兄长。”

    徐荣“深陷泥潭,主公岂不更苦。”

    二人对视一眼,分外亲切。

    其实,二人的交集并不多,他们在长安地震瘟疫的时节结实,姬溪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徐荣的敬重,后来,董卓身死,姬溪被迫与吕布决战时,徐荣仗义来援,赢得了姬溪的信任。

    一来一往间,姬溪在改元之初便毫无保留的将西南重任交给了徐荣,事实证明姬溪当初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五年来,马腾韩遂起兵十余次,却重围突破过徐荣的防线,其功,确实至伟。

    姬溪的作战风格,向来是雷厉风行绝不拖拉,是以在和徐荣叙旧的时候,军队便开始于乌鞘岭前的空阔地带扎营。姬溪没有选择进城,也没有选择立刻进取,西凉不同于中原的地势开阔,有许多中可能性,这里,真正有价值的只是河西四郡,此四郡连成一线,地处祁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