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风雨中的大宋(第1/2页)  宋小鱼的水泊梁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4月,宋徽宗命童贯以河北、河东宣抚使勒兵十万巡边,与金国共同伐辽。宋辽已经一百多年无战事了,河朔将兵骄惰,和平时期既不练兵备战,军需物资又匮乏,军粮只有帐面的一半。

    童贯到了河间府分军,十万大军分为东、西两路军,以雄州和广信军为东西两路军的防区。

    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为都统制,宋军阵法由西军经常使用的五军阵发展调剂成六军阵,即前后左右中军再加选锋军的阵式。

    童贯是最后到雄州就是瓦桥关,当年周世宗夺得三关后,将瓦桥关改成雄州,今天的河北雄县

    童贯沿用皇帝的诏书,不得杀人,命令军队不得过辽界挑衅,这就给部队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最少是在心理上的。

    5月5日,前军统制杨可世带领轻骑数千,至兰沟甸被辽国宗室耶律大石所掩杀,大败而还。可见,数千骑兵在西北地区是可以算的上一支使人生畏的尖刀气力了,但是摆到河北平原和辽国骑兵玩这个,就有点班门弄斧了。

    5月9日种师道进兵白沟就是界河拒马河,接到报告说河北有军情,种师道控制诸军,重复了皇帝和童贯的命令,就是不得杀辽国一人一骑。

    第二天,西路辛兴宗驻军范村,和辽军展开激战。

    看到东西两路军战况不利,种师道决定连夜退兵回雄州。这一战,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间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完败。

    北宋抑兵太久,武力值太低,没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平时也不注重练兵,统帅童贯又是一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人。

    第一,对辽国误判,没有做认真的军事准备,在看到河朔宋军骄惰的情况后,依然轻敌,认为辽国投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毛病。直到最后,还是寄希望于和平光复燕云,没有真实的军事行动的方案和决心。

    第二,在两军对垒乃至已开战的时刻,居然还命令不得向辽国释放一箭一矢,致使全军失去主动,本来河北禁军百年不闻干戈,战斗力就差,这时候又被人家夺得先机,只能任人宰割。看来这和东北军一枪不放抛弃东北倒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第三,这次参战的将领都是西军将领,军队将领对河北平原的地形不熟,对辽军骑兵的突击战法不适应不熟习,还是沿用在西北打西夏的战法,怎能取胜

    童贯把责任都推到种师道身上。

    从此黄河以北尽已失去。辽、金、元三国一直觊觎中原,敌寇一旦杀入,直捣东京,北宋今天痛失两条河流,明天又割出去几个州县,再到后来更是心灰意冷,坐听败亡。

    燕云地区事关中原危局,又是大宋心头永远的痛。

    金国直打到燕京,灭了辽国。宋徽宗派人去要燕云十六州,反复交涉,最后金国只答应把燕京和山前六州还给宋朝。

    所有山后各州,以及西北一带的山川,一律为金所有。

    没有道理可讲,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

    辽国灭了,好歹破费些银两钱财要回了山前几个州,弱智的宋徽宗高兴极了。他不知道,他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宋小鱼正纵马飞驰,他的马术和武艺大有进步。

    他在静静地等宣和五年,斡离不攻打平州。没有人可以商量,后面的历史他烂熟于心。他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顺应历史,只保住济州、东平府和梁山泊就行了,还是应该在历史关键时刻出手干涉或者干扰一下甚至改写历史

    大宋,我来了我宋小鱼一定要不虚此行宋江宋公明,请你看好了,我怎么在梁山泊在北宋任性地折腾

    他每天都要去林冲的飞骑营看看,八千精骑直看的他热血沸腾他从小就梦想长大了当个大将军,这一次美梦成真了。还有花荣的神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