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四九章:这门亲,老头认定了!(求月票!)(第2/3页)  高龄巨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世信倒是挺好的。

    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李世信试探着问道:“孙先生,刚才您这宅子,是祖上留下来的?”

    “没错儿。”

    面对李世信的询问,孙连城环视了一圈宅子,叹道;

    “我爷爷奶奶本就是京城人,抗战那会儿说是得罪了RB人,二老就带着我爹躲了七八年的兵灾。回到京城之后,原来的宅子已经被毁成了仓库,两个人也没有个家。

    我爷爷祖上曾经阔过,追求我奶奶的时候给了她不少的银钱,可是躲兵灾的时候都花光了。

    不过那个时候日子再怎么难,我奶奶都没动过一件我爷爷曾经送给她的定情信物。

    二人回到京城之后没多久,内战就打响了。当时局势不明朗,京城里有很多变卖祖宅的,我奶奶就用那件玉翅金蝉换了这处宅子。当时还把我爷爷气够呛......”

    听到孙连城的讲述,李世信微微一笑。

    想起梦境之中,孙家少爷一掷千金送了女孩儿玉翅金蝉被人说是败家。结果到头来,女孩儿却又用这死物换了个家回来......

    算来算去,这孙家大少没了个玉翅金蝉的传家宝,反倒是多了个媳妇和一个家。

    这一波......怎么想都不亏。

    这特么才是败家败出了高度啊!

    听着孙连城说起往事,一旁的赵瑾芝看了看李世信,走上了前一步,道:“那孙先生,您刚才说我这老哥哥的腔调像您奶奶,这又是怎么回事儿?”

    “哪儿是相像啊?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

    说起这个,孙连城看着李世信的目光,又炙热了起来。

    带着满脸怀念,他道:“我父母都是干地质的,小时候他们二人常年不在家。我就是我爷爷奶奶带大的,之所以喜欢京剧这一口儿,也是受到他们二老的影响。打我记事儿起,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奶奶站在院子里吊嗓的声音,天天儿的就跟起床闹铃似的。”

    “那时候他们俩每天收拾完了家,就抱着我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聊戏,说以前的事儿。聊到高兴的时候,我奶奶就拿一拖布杆子,给我和我爷爷耍段花枪。哎呦......小时候不懂戏,可就觉得老太太怎么唱的那么好听?身段怎么那么好?”

    “那时候胡同里的小孩儿成帮结伙的疯玩儿,我都不爱去!天天疯跑有什么好的?哪儿有听我奶奶唱戏有意思?”

    “等到我十来岁的时候,我爷爷他老人家就有点儿老年痴呆了,总是记不起事儿。到后来严重了想不起来事儿就烦,就砸东西。那时候我奶奶就守着他,一遍遍的唱着他以前爱听的戏。

    您说怪不怪?每次只要是我奶奶一唱,老头儿就不闹了,就算老年痴呆最严重的那会儿,只要我奶奶开腔,他都还能记起老太太的名字.......所以老太太的腔调,我印象真的太深太深了。就刚您唱的那出《文昭关》,就连换气的方式都跟我奶奶如出一辙!老兄弟,您这唱戏的本事,打哪儿传下来的啊?”

    面对孙连城的问题,李世信一咧嘴。

    这关系太复杂,可不好圆了!

    将梦境中的一桩桩在脑海之中过了一遍,李世信挑了挑眉头。

    “您奶奶,姓赖吧?”

    在孙连城惊喜的目光之中,李世信长吁了口气。

    “我小时候,家旁边有个寡居的老太太,我经常去她们家门前玩儿。老太太名叫岳成云,无儿无女。见我人长得漂亮,就说要收我当徒弟。据老人家说,她曾经是京城成家班里的角儿,跟她老人家学戏的时候,她倒是跟我说过师妹赖成月的事儿。跟你奶奶的经历,倒是有八分相像。”

    这话,李世信是随便编的。

    毕竟成家班里的戏子都是师出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