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6章 九十六(第1/3页)  皇后太正直(穿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作甚为我担忧,我好得很,  外间的事与我无关。”赵攸当真不动了,  后颈处酥酥麻麻的感觉让她微微扬首,  摸了几下就不给她摸了。

    温沭摸舒服了就不勉强,谈起楚太子回国一事的护送军队,  前世里是季荀一路护送,  如今季荀不在,  该择一可靠之人。

    赵攸与她对坐着,凝视她一双如葱的双手“我欲让任宁跟着,  他最近跟着陈柏学了不少知识,废后一事也立了大功,  他已然很有担当了。”

    温沭未曾在意她的眼光,沉吟许久后道“让柳钦跟着,送至楚就回。”

    “好,  那便如此。”

    通商一事商议过后,给楚太子践行后,任宁领着其千余人浩浩荡荡的出了临安城的城门。

    灵祎依依不舍地回国去了,临走赠了许多礼物给温沭,温沭推拒不得,只好收下了。

    楚太子并非是阴狠之人,赵攸也不会蛮横无理,  商谈一事也是水到渠成。待送走楚太子之后,  安时舟提议今年乃是陛下亲政,  是大幸事,  应当开设恩考。

    此议一出,温轶极力反对,今年并非是大赦之年,恩考之事着实不妥。

    两人又是一番争论后,赵攸想起原著里的事,好像在那个混蛋亲政后,安时舟也有这个提议,然而无人附和。温轶门下党羽不多,不希望有人来分这杯羹。

    安时舟在外名声甚好,无数学子想要入他名下,这次科考不在意料内,准又是他的阴谋。

    两人针尖对麦芒,旁人不敢插话,苏文孝不答话,他甚少去问科考的事,由着安时舟去筹谋。

    天子尚还年幼,确实急需良才去辅助。

    但这些良才不可出在世家之中,世家子弟多是盘根错节,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还是寒门子弟最为忠心。

    两党争执半天,皇帝忽而就开口了,道“此事就按照姑父之意去办。”

    皇帝做事愈发让人看不透,温轶在两国通商一事上甚为得意,冷不丁地被皇帝泼了冷水,面色越发难看。

    恼恨的是小皇帝的态度,总是亲疏不一。

    退朝后不久,赵攸就在想着原著里的剧情,此次科考提前一年,不知那些人还会不会出现。

    原著里有一寒门出身的子弟,心思玲珑,中了三甲后就被调至御前,得了皇帝的青睐,在压倒温轶的争斗里出力不少。

    科考提前了,不知人可在临安城。

    她想着去见温沭,不知她那个梦里可曾提及这件事。

    温沭在忙着皇长子的满月宴,废后之后,皇帝就将后宫大权还给她,这些琐事都是很麻烦的,尤其是皇长子尴尬的身份,宴会办得不好,又会引来非议。

    赵攸来时,她与宫人商议菜色,宫人不敢耽误陛下,轻声禀了几句就离开。

    温沭见她拧眉就知必是朝堂上发生大事,那三人意见相合的时候少,一般都是安时舟的谏议,温轶都会当殿反对,接着就是一番口舌之争,苏文孝就是天外仙人一般不言语。

    吵到最后,都得由皇帝拿主意。

    有时两人各执己见,皇帝又是年幼,他们都争的都是自己利益,谁是谁非还是需皇帝去度量。

    就如同开放恩考一事,安时舟提出,温轶反对,苏文孝不发表想法,最终的主决劝还是在赵攸手中。

    赵攸也知自己的短处,故而想从寒门子弟中择选良才,注入新鲜的血液,但真正的结果如何,还是需看她的做法。

    恩考一事公布天下,举子都会来临安城赶考,主考官是谁还需仔细定夺。

    赵攸将朝堂上一事仔细说过后,就拿眼睛去觑着温沭,眼睫颤了颤,悄声问道“阿沭,你的梦里可曾做过这次恩考之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