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1章 东宫之四(第1/6页)  千山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与谢柏打听过杜大人后,五皇子又请李相过来问了问杜大人的情况。

    李相一听五皇子向他询问杜执的事,就知五皇子所为何来了。李相心绪一阵翻腾,想着五皇子能跟到他跟前,委实是有容人之量,他先前一味偏向悼太子,也给五皇子添了不少麻烦。杜执与他关系匪浅,于朝中并非秘密,但五皇子还能就靖江港一事考虑杜执,李相心头便有几分活泛。不过,老狐狸心下风云变幻,面儿上却是不露分毫,还是很端正诚恳的向五皇子介绍了杜执的情况,“说来,他与老臣算是半个师徒,老臣当年回乡守孝,曾在家乡书院讲学,杜执当时在书院念书。后来,他春闱中了二榜,只是他名次不高,二榜也是在榜尾,当年未能考进庶吉士,便做了巡路御史。那时老臣外放为豫章知府,他是见天的给老臣找事,这里不好那里不行的,老臣那会儿是真烦他,觉着你做御史的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既说不好,倒是拿个主意出来,光挑毛病算什么。不想,他倒真是个有主意的,提的法子大都可行。后来,豫章下头有个建宁县县令出缺,地方穷,人又少,因条件太过艰苦,在建宁的县令都呆不长,臣想着,他虽是文官,却有少林底子,起码身子好,索性就保举了他为建宁县令。要说老臣与他的渊源,的确有些年头了,杜执的为人,要老臣说,刚性太过,人为霸道,他在这种穷瘠彪悍之地是极合适的。如在西宁州,那里民风狂放,时有械斗,由他来治理便很好。要是靖江港,如今要查靖江港之事,各方面牵涉不会少,让他去,他那性子易放难收,一则,于事不能容情;二则,繁华之都,凶险之地,让老臣说,老臣对他当真把握不大。”

    李相道,“靖江港之事,难就难在,倘刚烈之人去,事做太尽则无转圜余地。倘圆融之人去,无非是弄个面面净光,治标不治本。”

    五皇子在朝多年,自晓得李相说话当真是肺腑之言,便问,“那依李相看,事当如何?”

    李相不愧为相多年,纵在悼太子这里投资失败,端看悼太子死了詹事府被从头到脚清洗个遍,李相还能在内阁不动如山,就知此人的政治水准了。李相道,“要依臣看,此次内阁举荐三人皆不合适,倒有一人,刚柔相济,极适合此事。”

    “是谁?”

    “子爵李樵李九江。”李相道,“臣听说,当初殿下在闽地建设闽州港,李大人追随殿下在闽地了,想来闽州港的事,李大人定也熟悉。何况,平日里我观李大人为人,称得上刚柔并济。依臣言,李大人比杜执更为合适。”

    五皇子道,“九江为人虽好,可他眼下兼着我府里的差使,再者,他出身我的长史司,天下皆知。只这一样,就不大合适了。”

    李相思量一二,见五皇子的确没有推李九江上位的意思,也便罢了。其实,这是李相有意想向五皇子示好了,穆元帝不喜李九江,李相也知道,但,国事当前,若五皇子想用李九江,李相还愿意为李九江在御前美言几句的。只是,五皇子否定李相提议。李相便道,“那只有一法了,世间如李大人这般刚柔并济都实为少数,倘殿下觉着杜执尚可,要依臣年见,他一人难当此任,必要为他添一行事圆融的副手方好。”

    李相此言倒是别开生面,五皇子心下亦有些明白李相言下之意,想着到底是积年老臣,行事周全非常人可比。五皇子却故意问,“那依李相看,这副手何人合适?”五皇子先前不喜杜巡抚,未尝没有杜执出身悼□□的意思。但,他能问到李相跟前,却是有意要用杜执的。既是要用,李相也有意给门生谋此良机,能把靖江港之事办好,想不大放异彩也难。不过,李相虑事周全,添此幅手之位,无非是想五皇子添一个心腹之人。如此,还能缓和一番彼此关系,也省得五皇子不放心靖江港之事。

    五皇子问李相副手人选,李相道,“此人必要圆融通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