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第一章(第1/2页)  农夫与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是暮春三月,地里的农活刚刚忙完不久,前几日披星戴月地来,又披星戴月的走的劲儿过了,现下悠哉游哉的晃着,肩上扛着木头柄的农具,身旁是刚栽好的青苗,眼前一片暖融融的阳光铺在黄泥路上,耳边是庄子里的教书先生领着一群小孩子摇头晃脑的读书声:“蛱蝶飞来过墙去,犹疑春色在邻家……”奶声奶气的童音拖得老长,念得口齿不清,偶尔也能听到老先生时隐时现的低咳。走到村头,就能看见那颗足有四人合抱粗的榕树底下聚着一群妇人,手里或多或少都带着点活,没有城里大户人家的千金那么精细的丝绢,一匹粗缎布也能绣得精妙。带着厚茧的手指捏着根细细的银针,上下翻飞间竟也能看出些坊间第一绣娘的架势。手上忙着也不耽误嘴里的话,一心二用也不曾戳到过手。

    庄子小,统共也就那么几户,村头有点新鲜事,不出半个时辰,村尾能知道的一清二楚,比窗外呼呼刮着的风还快些。议论的也就那么些事,什么村里员外家的公子过几日便要进京赶考了,员外家公子好学问,定是能高中的;村东头王寡妇家的小女儿长得可水灵了,估摸着也该寻个好人家了;那李家的野小子最近也是收了心,总算是肯安安分分的习字念书,先生直夸他那一笔字有风骨呢……

    聊着聊着便聊到了村北的温家三郎,明明是个粗野农夫的命,偏生长了个读书人家公子的脸,性子也是温温和和的,尤其是笑起来,那一双弯成月牙的眼睛,无意间便能勾去不少姑娘的芳心。奈何有个身体不好的娘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又早亡,姐姐和哥哥也都没熬过早些年的灾荒,家里的粗活累活自然也就落到了他的身上,别人挎着母亲细细缝过的布包,装了父亲特意进城买的笔墨纸砚,活蹦乱跳的去上学堂的时候,温家的三郎背着自己戳破了手熬夜编的竹筐,拿了向别人借来的镰刀,一步一坑的在山上挖着药材。偶尔路过学堂,看见一袭青布衣的老先生向他招手,也只是远远地点了个头,问了声好,便慌乱的跑了。

    好在庄子里的人热心肠,给地里除草翻土的时候,总是能顺手帮一把温家就帮了,给自家孩子缝布鞋的时候,也总忘不了温家的三郎。三郎也懂事,采药回来时,总能顺手带些野花送给榕树下的妇人,又把筐里常用的草药分出来些,母亲教育过,不能欠别人的,一旦欠得久了,就是一生的负担。

    “三郎,又去采药啊。”温家隔壁的王婶一边把手里的稻米扔给院子里围着她转圈的鸡,一边跟背着竹筐正要关门的三郎打着招呼。

    “是啊,趁着地里不忙,去山上看看。”温三郎笑着答道,“王婶有什么想带的吗?没准我能遇上。”

    “哎,那哪好意思,没有没有。”王婶笑着摆了摆手,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连忙喊住三郎,“三郎,你等会儿。”说罢,转身进了屋里,不一会儿门上的蓝布帘被撩开,王婶手里多了个小布包。

    “来,这包包子带着,饿了吃。”说着,边塞到了三郎的怀里,“这包子早上刚蒸得的,一直给你温着,本来准备喂完鸡给你们娘俩送过去的,刚巧,你带着出门吃。”

    三郎也不推辞,乖巧地笑着点了点头,拿了一个出来,咬了一口,热乎乎软绵绵的皮,里面的馅也是丰富的很,嚼着能尝出香菇丁,鸡蛋丝,还有些说不出的野菜的香,混着白面皮淡淡的甜,粗野里却也能尝出拌馅调味的人的用心。塞了满口,含糊不清地夸着王婶手艺好,哄得王婶还要再进屋拿一屉给他,忙不迭道了谢,便走了。

    三郎怀里抱着包子,又路过了村头的学堂,听到里头朗朗的读书声,脚步也是情不自禁的就慢了下来,远远地踮起脚尖朝里面张望,也只能看见里头站着的青衣先生,还有窗前的李文朗,他正低着头,专心致志地在写着什么。三郎羡慕的很,那李文朗之前就爱跟着他,三郎编竹筐,他也凑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