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兄友弟恭(第1/3页)  重剑无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上又留他们用过早膳,才放他们走。

    梅妃一听儿子又要出宫,虽说不远,但心里还是舍不得。荣潜就哄她,让她明天找皇上说说,出宫到静王府去看他,还可以喊上静王荣旭的母妃一起,名正言顺的出来转转,整天闷在宫里,多郁闷!梅妃笑眯眯的答应了。

    可不嘛,自从进了宫后,后宫的妃嫔们想出宫看看转转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所有的后宫妃嫔按南国皇家规定,除了年节或者娘家发生了什么大事,平时一律不能主动和娘家联系,而娘家的人平时也不能说进宫见娘娘就能进宫见娘娘,那得经过一道道审核批准后才能见上一面。

    这些条条框框也造成了荣潜从出生到现在从没有见过母亲她家那边的人,姥姥、姥爷早在他还没出生前就去世了,母亲是独生子女,其他的亲戚是不能进宫和梅妃联系的,据说梅妃家在江南是个望族,不过荣潜不感兴趣就是了,姥姥、姥爷都不在了,剩下的亲戚不走也罢。

    太子浩领着弟弟他们一大群人,浩浩荡荡的直奔静王府。肖妃早就准备好一切,就等他们上门了。他们进来后,肖妃行过礼后就指挥人忙前忙后的侍候这些贵人。

    几个人也没耽搁,到书房坐下,下人上了茶,端上各种点心,屋里也很暖和,拢了两个火盆子呢。

    荣飞绾绾袖子自告奋勇的去磨墨,说要尽自己的一点点力。大家都笑他,这力尽的也太便宜!

    陈俊卿和叶辉铺纸执笔,静等荣潜的高论。荣潜一看这阵势,啥也别说了,开讲吧!于是组织了一下语言,把现代高考制度讲给他们听,只不过换成了科举这一叫法。原滋原味的古代科举弊端太多,他还是不要讲给他们听了。

    考试时间,地点的选择,考试的内容,这个可以根据六部的需要分类选拔人才,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所长进行对口报考。当然考生的年龄、身体的状况、录取人数等都要有规定。

    说完科举又说到办学,荣潜提出南国以前办的蒙学只是初级阶段,为了国家以后更好的发展,要大力培养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建议开办专业技术学校,各行各业,不分贵贱,能者为师,只要愿意教学,国家就聘请他当老师,给于相应的待遇。国家还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办学,招收愿意学习的人,实行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对那些贫困的学生进行帮助。同时,也鼓励私人办学,大家为国家多培养人才。

    几个人都两眼放光地奋笔疾书,间或问一些问题,荣潜尽其所能的给与解答。

    大框架就是这些,具体细节只能他们自己结合国情往里细化补充了。

    中、晚两顿饭都是匆匆吃过,然后回到书房继续讨论,有时候为了一个问题几个人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荣潜看到这些国家栋梁们废寝忘食,认真工作的样子,自叹弗如。

    荣澈对这些不感兴趣,他纯粹是来陪荣潜的,拿了本兵书坐在一边看。

    晚上荣浩让荣澈和荣潜先去休息,他们几个还要再琢磨琢磨,荣潜也没勉强,和荣澈两人先去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两人起来晨练,看到荣浩几个人一人顶着一双熊猫眼出了书房,精神嘛,可以用亢奋来形容了。他们见到两人打声招呼,急急忙忙的上朝去了。

    梅妃和邓妃还真的来了。在宫里吃过早饭,梅妃对皇上说不放心儿子,想去看看,离得又不远,可以让邓妃陪着去。

    皇上一听也是,就派人护送两人去静王府,其实他也很想去啊。邓妃一听去儿子府上,哪有不同意的,高高兴兴地和梅妃携手坐进车辇出宫了。

    荣浩几人下了早朝,匆匆回了父皇的问话,只说还得回去完善昨天他们商讨的问题,现在不好拿出来让父皇看,皇上只好作罢,还放了他们的假,让他们尽快搞定,同时还不忘叮嘱他们照顾好他的宝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