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下人?买人?(第1/3页)  [红楼]父子穿越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在古代封建制度下,人口买卖居然也是救济灾荒的一种方式。比如现在,当北方各处都传来雪灾的折子,十来个城池都遭遇雪灾之际,人市猛地就红火了起来。就是官牙也频频出击,为人口买卖创汇创利。

    当然这里头也有许多的因素。一来官府救济即使有了冰屋等措施,常备仓却已经空了七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眼见着离着开春还有不少时间,施粥的事儿眼见着就快不能持续的情况下,有些力不从心的各级官府用鼓励各处的富户采买下人,来解决粮食问题是其一。再来就是因为这灾民聚拢一处,品行良莠难分,治安上难免就有些不好,用这样的法子分散些人流,以求安生也是没法子。还有第三,这遭了灾的人家,多是本就家境不好,屋舍简陋,甚至生存艰难的人家,即使这一个冬日顺利度过,等着开春,重新起屋子等事儿依然是个大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卖身大户,图个容身,也是一条出路。

    有了这么几点,反过来再看这人口买卖,即使是焦裕丰也说不出什么不好的话,更不用说他自己也是这一次要采买人口的人员之一了对吧。

    是的,焦裕丰家已经有了下人了,还不是一个,而是一家子四口人,一个老头,一对夫妻和一个小子,这一家姓赵,赵老爹已经50了,两口子不到三十,而那小子根子不过是7岁。

    看到这个岁数分布,想来明白的人也能想到,这样一家子,壮劳力就赵全一人,本就日子难过的很。这一家子以往全靠家中3亩地过活,可这一个雪灾下来,不说房子塌了,就是老爹也得了寒症,奄奄一息,不得不卖了家中的田地看病。可这样一来,这日子越发的难熬起来,说一句不好听的,若非朝廷救灾施粥及时,不定一家子成了什么样呢。

    所以想要寻个出路也就不稀奇了。只是他们平民百姓当了这么些年,猛地去卖身当奴才,老人也就罢了,这孩子。。。当爹妈的哪一个舍得就这么将儿子的命给卖了?所以当正巧听到焦大在城门口处托人再问签契约的下人的时候,这赵全立马主动上前,应了这一份差事,甚至还表示,他们老的无所谓,哪怕死契也能应承,只要答应儿子签十年后能赎身,方便娶媳妇就成。你说都说到这份上了,焦大能不满意?

    更要紧的是,这人还特别的会来事儿,在听说焦大不但是帮着侄子家找人,自家也要寻人种地的时候,甚至还很有眼色的表示,他能帮着介绍其他熟悉的,种地手艺不错又本分的人家。而且领来的人还确实十分的合适,一家子6口,老两口家两个壮年汉子,外加一个儿媳妇,一个大孙子,从看门的,驾车的,做饭的,种地的,清扫的,放牛的,能让焦大从家里到乡下那小宅子里所有的活计全包了。

    这样一个人,再加上边上还有熟悉的城门兵丁作保,有户籍根底可查,你说焦大能错过了?自然是立马给自家侄子送了过来。

    甚至因为后来这赵全介绍的一户人家看着也老实,不像是放出去就不知道好歹的,焦大还特省心的除了将老两口放到自家城里的宅子帮着做饭看门什么的,剩下的四个,一并带到村子里,让他们住在自家小院的倒座,由焦裕丰帮着照看,好方便他们开年种地干活。

    所以啊,当当当,我们的焦裕丰和焦世博父子,如今也算是用上了下人的大户了,看的全村的人都眼红不已。像是春爷爷,就难得的和自己亲家在家里说起了这表侄子不到一年的发家历程。

    “焦大那老小子,还是有些福运的,当年他去当兵,多少人说会不来了,可他就愣是从那死人堆里爬了回来。不但是如此,居然还混了个亲卫的身份,还是跟着那样的人家,在城里立住了脚跟,这在咱们这样的苦哈哈人家里,也算是少有的本事了。”

    “可不是,战场上靠着功劳博出头的毕竟是少数,几万人里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