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章 第63章(第1/2页)  浮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康七年九月,通政司接到一纸诉状,举报南禾县豪左姜世宗勾结知县罗笛侵占百姓三百亩良田。通政司审核了这张状子,调取这桩案子以往审核的种种资料,发现这桩案子在县里审过,在府里审过,甚至在两院都有审过,已经打了三年了。

    通政使程羡将报案人汪勤收押在府后把这个案子上报于梁帝,梁帝震怒。好嘛,老子费了老大的劲,才从那些个藩王,寺庙的口里把地给刨出来,这才过了几年?你们这些官员就敢伙同当地豪左欺上瞒下,挖朕的墙角!

    查!给朕往死里查!一个都别想跑!皇帝当即下旨,将南禾侵地案交由督察院处理此案。朝野上下战战兢兢,谁都知道皇帝最在乎的就是土地的事,只要跟土地沾上关系,他就像护食的老母鸡,变得凶猛异常,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他是天子,天子雷霆一怒,就要有脑袋落地。

    于是这桩案子查的飞快,从督察院转呈刑部,再送到大理寺堪合,很快就拿出了对汪勤的处理意见,汪勤越诉上京,论律当罪,但事出有因,法外开恩,减罪一等,由顺天府施完杖刑之后,送他回原籍侯审听理。紧接着,督察院把这个案子转发给巡按御史翟向武,着其亲自审理。

    翟向武也很上道,知道这个案子来来回回,转来转去,皆无成果,必定另有内情,不求速度,但求详知内情。等他深入去查的时候,却发现这个案子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把那些那些审查上的弯弯绕绕和官员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各自的考虑所使小手段撇开不提,这个案子倒是意外的简单。

    姜世宗贿赂官员,以大欺小,侵占良田,勾结知县罗笛户籍作假,隐藏资产,偷税漏税,而把原本应该由姜世宗承担的赋税转乘给失去土地的百姓去承担,百姓深受其害却申告无门。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简单的案子怎么折腾了这么老半天,而且上下官员还避重就轻,敷衍了事?

    原来这个姜世宗的背景并不简单,他是当朝尚书令姜岷杉的侄子。这下好了,这个案子已经涉及到朝中重臣,已经超出了他可以查的范围了,他立马写折子上报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这已经是翟向武能做到的全部了,这个案子查起来并不难,但大家闭口不言的原因,无非是不想得罪姜岷杉,跟不愿得罪姜岷杉背后的温长川。这都不是丢不丢乌纱帽的问题了,搞不好连命都丢了。

    翟向武顶住了压力,承担了风险,除了他正直勇敢的原因之外,他确实还是有一些底气的,他是翟向天的弟弟,洛阳保卫战之后,翟向天一路扶摇直上,官运亨通,与宣德王交好,又身受皇恩,有这么一位兄长给他撑腰,他倒不怕得罪人。

    翟向武的折子递上去没几天,温长川就上了折子指责尚书令姜岷杉纵容亲眷占地,德行有亏。姜岷杉自己也上了一道请罪折子,说是无言再面对陛下,请求告老还乡。督察院御史林至禾上奏,大意是说,致不致仕,查清楚再说,案子还得接着查,是否有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情况,有的话数额是多少,有无同党勾结霍乱朝廷,这些都得查清楚。

    温长川这招弃车保帅的计谋和姜岷杉避重就轻的行为,朝臣们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林至禾这个折子直戳要害,直接踢翻了这口灶,你没犯事你致什么仕,你犯了事还想单单致仕了事?美的你!朝臣皆叹真是后生可畏,太康三年的进士都是猛人不成?

    朝臣还在观望之际,吏部尚书余敏英上奏,附议林至禾的建言。十二月,皇帝下旨将姜岷杉交由刑部审理。

    太康八年二月初,姜岷杉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联合会审。半月后,大理寺卿蒙泽明上书陈述姜岷杉罪行,并表明姜岷杉承认行贿于忠武公温长川。时任工部尚书秦尚志尚书为温长川辩解,指责姜岷杉随意攀咬。

    皇帝没下旨严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