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第47章(第1/2页)  浮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过完年,复朝的第一天,承明殿上,李邺高坐在龙椅之上,默然地看着底下的朝臣们喋喋不休地争吵着,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而朝臣们没有意识到皇帝的不耐烦,依旧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乐此不疲。年前没解决的事堆到了年后,吵来吵去大多都是一个内容。

    顾孝俨死了以后凤阁阁老这个位置就空了出来,空出来也没什么,本来顾孝俨也很久不理事了,顾孝俨以自己的威望把控着整个中书省的核心,但实际办事的其实是平章政事。现任的平章政事贺骞是顾孝俨的门生,顾孝俨死后,他马上遭到了御史台三位御史的联名弹劾。

    李邺驳斥了御史台的奏疏,对三位御史进行了申斥,但这样的惩罚没有浇灭他们要把贺骞拉下马的热情,支持弹劾,要求彻查的奏疏顿时齐飞,一天能受到五六封这样的奏疏,简直是没完没了。

    贺骞的事情虽然说是烦一点,吵一点,但也并非没有解决的方法,大不了把那些带头作乱的言官全部抓起来打一顿板子,实在不行,让他们就此下课,卷铺盖走人也未尝不可,大梁的江山不因为少了几个言官而陷入危机,但平章政事的任命却是要经过慎重的考虑,总而言之让他受这些言官的胁迫来办事是不可能的,再说了,把贺骞搞走了谁来给他办事?对李邺而言贺骞的问题算是一笔糊涂账,算来算去也就那样,另一个问题才更让他心烦,那就是财政问题。

    先是洛阳之乱,接着又是削藩,军费开支极大,虽然充公的藩王私产可以支付一定程度的军费,但想要援建受灾地区,并向其赈灾还需要大笔的财政支出,然而国库空虚多年,根本拿不出钱来做这个事情,这也是他想要通过削藩搞钱的原因之一,想要赈灾就要加税,但加税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而且在加多少税的这个问题上大家争论不休,加少了没用,加多了又怕引起民变。

    户部的人天天敲着算盘算来算起,提交的方案却都不尽如人意,

    说白了就是国库里没钱,怎么算也不能凭空给你造出钱来,自然是举步维艰。通过削藩所收回的地比李邺想象中的要少,因为大部分土地被藩王们修成寺庙,寺庙不从事生产,自然不用交税。李邺在没钱的泥潭中痛苦挣扎,偏偏手上那些个大臣没一个用的顺心的,一天天地净给他找麻烦。

    李邺心里气的要死,脸上却依旧是不露痕迹地端着,他耐着性子熬到了下朝,走在回文华殿的路上,突然怀念起顾云芃还在的时候,顾云芃在的时候,朝臣同枝同气,也没有什么党争不党争这一说,大家都出自漓山书院,不是漓山书院出身也一定看过顾云芃的书,考试要考,不得不看。虽也有政见之分,但至少还都在办事,现在倒好,顾云芃死了,顾孝俨也走了,政坛精神领袖和三朝元老双重崩塌,在先帝的纵容之下,有心人便想搅动风云,各个想争当下一个顾云芃。

    动不了屺王,换不下宁仲涵,就打起别的主意。欺负起他这个新手皇帝,不收拾一下还真的是要翻了天了,当然这些还是后话,对李邺而言现在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搞钱还是搞钱,没钱什么都是白讲。

    申时一刻,宣德王李邝请旨入宫觐见,李邺把高相霆遣了出去,总算喘了一口气。

    李邺许久没有见到李邝,他一连忙着削藩,清算藩王私产,又忙着四处剿匪,在全国各地奔忙,已是许久没有回京看。等他走近了,李邺才觉得他与自己印象中的样子有了些许变化,他的身体更强壮了,皮肤呈铁色,那是在烈日下行军的产物,他褪去稚嫩的脸显得刚强坚韧。

    “皇兄,还是在为国库之事烦忧?”

    李邺无奈地摆了摆手,“别提了,精简机构,节衣缩食,搞了半天,也才凑齐你的军费而已。”

    李邝尴尬地笑笑,“臣弟有一事想要禀告皇兄,臣弟愚见此事说大不大,固来有知;说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