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排山倒海赭山前后钱塘潮波涛汹涌性命千百深海(第1/9页)  花石纲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待他们到了江面,果然风雨全停了。钱塘江流域甚广,江水涨了数尺。江面漂着无数船板、树木,还有浮尸。陈十四张目四望,吕亮等也远近扫视,可惜一个活人也没有看见。陈十四叹口气道:“咳,这是夜潮送过来的,深海里更得多啊!”

    现在的钱塘江道,是清朝乾隆时,江潮北趋形成的。乾隆以前,钱塘江分三道入海,主江道在萧山县境的龛、赭二山之间;二股付江道各在龛山南,赭山北;所以当时龛、赭二山都是江心山。当然赭山当时属江北地面。二山之东为鳖子门,海潮到达此处为二山所束,风波极为险恶,所以钱塘江还有罗刹江之称。到明朝时,倭寇不断来犯,二山成为戍守重地。

    这时太阳已经破云而出,陈十四对二生道:“看潮,从六和塔到曹娥江都可以看,但最壮观处,莫过于龛、赭二山之间的鳖子门。只是如到那里,我的小船难保,二位相公看怎么办好?”

    邓肃道:“老丈掂量,那里安全便在那里看好了。”

    吕亮道:“不容易看一回,就看最好的地方吧。你这船不足千斤,我等合力抬到安全地方,不就没事了。一旦损坏,我出钱修理如何?”

    陈十四笑吟吟地道:“怎么抬?你自己能抬一头?相公说得好轻巧,一旦需要修理,我等还出得了江心岛吗?”

    吕亮自信地道:“我可以抬一头,按理说,大浪淘沙,一日两次,岛西定有沙滩,到时拖也拖到高处。山背只有涌浪,没有扑浪,应该万无一失。”

    陈十四点点头,“好吧,知道的还不小,到时看吕相公拖船。”

    风顺,划得也快,到起潮前,众人到了赭山。陈十四道:“赭山本身就是一景,土石皆赤,不同于周围其它诸山。”

    赭山西果有沙岗,吕亮道:“似此淤法,几百年后江潮一定改道。”众人下来,吕亮手握船缆,果然拖得船动,众人齐在后推,一会便将船挪到高处。吕亮又将缆系在一块山石上。

    陈十四暗暗点头,轻说一声:“看不透噢。”陈静冲他笑笑。

    大家一起翻山到了山东南,各自找好待的位置。这里可看潮来,也可看潮去。吕亮看一抹江水向东伸去,两岸堤坝清晰可见。尤其北岸榥柱挡着巨石兜都可收在眼里。岸上看潮的人不多,赭山上也只他们五个人。忽听陈十四道:“起潮了,往东看。”

    石四道:“看不见什么,只听远方有人擂鼓。”

    “耳朵好使,眼不好使,你能看不见那条白线横在江面上,倒先听见擂鼓?”陈十四笑着看看石四。

    “看见啦,只是没注意,你们看,越来越粗,鼓声也越来越响!”石四高兴地跳了起来。

    陈十四道:“这就是了,子潮与午潮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先听见擂鼓还是先看见起白线。晚上就是先听见鼓声,现在便应先看见起白线。”

    邓肃慨然道:“似一堵城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为什么潘阆‘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信不虚也。”

    吕亮站在那里,道:“如雪岭拦江,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这时潮头越近,怒潮壁立,犹如万头雪狮雷吼出笼;江水澎湃,更若千匹白马电奔脱缰。摧山裂堤,天地沧桑。本来这海潮,由于海湾口越往里越窄,已挤成后浪推前浪之涌潮,到了大尖山附近,又被江底沙墠一拦,更掀起叠浪。前浪未及奔,后浪被推又爬到前浪头上,翻着雪白浪花,成直立的水头,有一丈多高,汹湧前奔。到这鳖子门,被赭、龛二山一束,其势更加湍悍,望之头晕目眩,闻之震耳欲聋。陈静见了早爬到高处,石四也惊叫一声,跑向山巅。吕亮、邓肃却目测了潮头高度,又见陈十四和自已高度差不多,便凛然不动。陈十四见了,心中也自佩服。

    吕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