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章 不安(第1/3页)  重生之明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面的丫头们听太后娘娘这样说,早就机灵地跑去又备了一桌子吃食来。

    倒是被点名的高、平二位嬷嬷,似是被主子的话惊着了一般,就那么呆愣地立在原处,双眼微微睁大,原本沉静的眸子中,透着几分受宠若惊。她们的嘴唇微微蠕动着,却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来,只是双手不住地在衣摆上揉搓着,整个人看上去犹豫又矛盾。

    见她们俩这幅模样,朱太后笑着摇了摇头,将分立在她左右两侧的珠儿、瑶儿揽在了一起,一面悄悄地给两个孩子使了使眼色,一面与高嬷嬷和平嬷嬷笑着道:“你二人辛苦了这么些年,落下一身伤痛,没功劳也有苦劳。我就是想着……让你们俩趁着过节,陪我一块儿松快松快罢了。”

    “哎——原还想着离了皇宫,本宫的日子便能快活些呢。哪曾想别个的中秋是家人团圆,我这都成太后了,却还要一个人孤零零地对月寄愁思。”说着,便故作伤心地用帕子拭了拭并不存在的眼泪。

    珠儿和瑶儿互相对视了一眼,立马跑到两位嬷嬷身边,连拉带拽地将她们引至才预备好的饭桌前落座:“嬷嬷,既然是太后娘娘的吩咐,你们便安稳坐下吧,权当是哄娘娘开心了。这事儿就算传到了宫里,想必圣上也是不会怪罪的。”

    圣上还有宴请大臣的时候呢,两位嬷嬷虽为下人,却也是女官,拿着朝廷的俸禄。又没和太后娘娘坐到同一张桌子跟前,即便是寿康宫那位知道了——也没法儿说道什么。

    高嬷嬷推脱两下,便也顺势入了座。

    至于平嬷嬷,虽被珠儿硬按到了座位上,眉头却始终未曾舒展开。

    “娘娘……”平嬷嬷看了朱太后一眼,面色复杂地低下了头,“丹娘与您风风雨雨二十多年,忠诚果敢、不离不弃,被您赐宴自是合情合理。可奴婢……”

    说着,平嬷嬷止了声,抬头又向朱氏那里望了一眼,咬了咬牙,一脸愧色接着道:“奴婢原是先宋宝林手底下的人,旧主发难,危及性命之时,幸得娘娘仗义相救。奴婢为您办差本就是报恩,哪能担得起您这样的抬举呀?”

    “且奴婢先前懦弱自私,在宫外一躲二十余年,待云过天空才敢露面。您肯不计前嫌,信任、重用奴婢,已是对奴婢天大的恩赐了!奴婢怎敢再无自知之明,得陇望蜀、贪得无厌!”

    她为朱太后办差,前后拢共不过三个月时间。身为奴婢,且饱经风霜的平澜,自是明白她在朱氏心中的分量究竟几何。岂敢与这位伴朱太后风雨同舟二十多年,连圣上都要给其几分薄面的高嬷嬷相提并论。

    朱太后摆了摆手,示意珠儿、瑶儿回到原先的位子上坐好。

    她捡起筷子,夹了块儿鲜笋,递到口中细细咀嚼着,“那位宋宝林……曾位至九嫔之首,又是一宫主位,在太上皇与沈太后面前,都很有几分脸面,拨去她身边伺候的宫人,自是不会少。尊卑有伦,做下人的哪个不得俯首听命。即便主子犯错,底下人又能以什么身份来阻止呢?”

    “宋氏罪犯谋逆之时,你已离宫二十余载,与她早就断了干系。宋氏是宋氏,你是你,即使要迁怒,也算不到你的头上来。更何况——”说着,朱氏抬眼与高嬷嬷笑了笑。

    “若不是你当年插手,本宫便遇不到丹娘这般可心又忠诚的伙伴,陪我一路同行至今。宋氏逼宫之时,也是因为你的一个善念,才让本宫能得到那关键物证,最终逆转局势,助我儿得登大位。本宫和皇儿能有今日,你与路御医可是立了大功的。”

    “我身边的下人里,你是跟我的日子最短,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先前的太医院医令章程玉,还是德献太后亲自挑拣来的人,从太上皇尚是皇子之时,便一直跟着伺候。最后,还不是让那宋宝林给收买去了。”朱氏停下筷子,眼底透着浓浓的讽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