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嘉月(6)(第1/3页)  卿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郡王妃寿辰那日,徐晏卿换上了一身海棠红的襦裙。那是上回进宫时,徐皇后命尚衣局新制的,她嫌那衣裳颜色娇艳,一次也没穿过。

    白鸥为徐晏卿簪上珠花,缀了红宝石的流苏穗子垂在鬓边,欺霜赛雪的面容便平添了几分柔媚。

    “娘子穿着一身儿,可真是好看。”白鸥瞧着铜镜里映出来的影子,不由夸赞道。

    本就是青春正好的年纪,便是不施粉黛,也难掩姝丽之色。何况徐晏卿生的秀气,一颦一笑,皆是风流蕴藉,虽不及徐姒天姿国色,放眼上京,也是难得一见的美人儿了。

    白鹭笑着插嘴,“娘子生得好看,便是穿着粗布麻衣,那也是最俊俏得那一个。”

    两个侍女一唱一和,直把徐晏卿夸得跟下凡的天仙儿似的,徐晏卿嗔了她们一眼,没好气道:“油嘴滑舌,忒不正经。”

    正玩笑间,外头一阵儿问安声,“大郎君来了,娘子还在屋里头呢。”

    “无妨,我等等便是,让妹妹不必着急。”

    徐晏卿听得兄长的声音,唇边泛着笑,拿了一柄团扇,便往外走去。

    日光带着薄薄的暖意,透过林木的间隙,在身着青衣的年轻郎君身上洒下融融的光晕,庭院中的花木葳蕤生光,皆不及青衣郎君那含笑而立的风华。

    还未走到徐霁卿跟前,徐晏卿便先唤了一声“哥哥”,待走近些,便瞧见他那绣着竹叶的肩膀处,落了一只蝴蝶。

    她展颜笑道:“这可奇了,满园的稠花乱蕊不采,偏偏落在哥哥肩上,可见这蝴蝶与哥哥有缘呢。”

    坊间流传许多话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那“化蝶”的故事——

    说是一位小娘子,一日午歇时,梦见自个儿与人幽会,从此便害了相思病,一病不起。

    她家中不知情由,请了多少名医,皆是束手无策。倒是一位无意路过的癞头和尚瞧出了几分端倪,说待第七日,小娘子的怪病便能不药而愈。

    待第七日,有蝴蝶引着一位书生登门,说来奇怪,待那书生进门之后,原本一病不起的小娘子便真如那和尚所言,不药而愈了。

    原来那书生便是小娘子梦中所见之人,因她相思过甚,离魂化作蝴蝶,寻到了那梦中的书生。

    此番蝴蝶飞入府中,灵肉合一,原本一病不起的小娘子便渐渐好转。

    小娘子家中人见那书生生得俊俏,又十分知礼,心下喜欢,便将女儿许给了秀才,成就了一段锦绣良缘。

    徐霁卿显然也知道妹妹说的“化蝶”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他朝妹妹无奈一笑,道:“什么有缘无缘的?不过凑巧罢了。许是那蝴蝶飞得累了,要寻个歇脚的地儿呢!”

    说到这儿,徐霁卿亦觉得此话无稽,不由笑了。

    兄妹二人在侍从的簇拥下出了大门,门外停了一架马车,身无缀饰,古拙简朴,同那些坠璎珞配宝石的马车相比,低调得有些过分,至少从外表上看,决计看不出这是徐家人乘坐的马车。

    待徐晏卿同两个侍女登上马车,徐霁卿便翻身上马,一路随行,偶尔将路上的趣闻说与徐晏卿。

    他说得生动有趣,那些徐晏卿未能亲眼瞧见的情景,便历历浮现在她眼前。

    忽而一阵骏马嘶鸣,有人迭声惊叫,马车剧烈地往前一晃,徐晏卿还未来得及反应,便直直地往车厢上撞,好在白鸥眼疾手快,及时拉住了人。

    “晏卿,可是伤着哪儿了?”徐霁卿听见马车里的惊呼,心里一紧,忙问道。

    徐晏卿惊魂未定,但仍说了一句“无事”,她掀开帘子,却见行人推推搡搡,将原就不宽敞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

    “这是怎么了?”徐晏卿问道。

    徐霁卿同样不知缘由,“许是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