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嘉月(2)(第1/3页)  卿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宫里备下的侍卫和马车在承天门外等候,徐晏卿走出宫门,便瞧见为首站着方才那位骑着白马的年轻郎君。

    徐晏卿心下欢喜,脚下的步子越走越快,到后来,竟拎着裙摆朝他奔去,身后的侍女惊慌失措,忙喊了几声“郡君”,仍没叫她停下脚步。

    “哥哥!”

    年轻郎君松开缰绳,绣着青竹的广袖挥出优美的弧度,他展开双臂,笑着将徐晏卿抱了个满怀。

    “晏卿,走,哥哥接你回家。”

    年轻郎君是徐晏卿嫡亲的兄长,名唤霁卿。

    徐母生徐晏卿时难产,生下她后,便撒手人寰。徐父因此不喜欢她,一年到头,徐晏卿见自己父亲的次数寥寥可数。祖父忙于朝政,祖母常年抱病,父亲不喜,生母早逝,是徐霁卿一手将徐晏卿带大。

    在徐晏卿心里,哥哥是世上对她最好的人。

    “哥哥,江州好玩儿吗?”徐晏卿伏在窗子上,看向车外与她并行的徐霁卿,“我听说,江州有一位鄢娘子,精通音律,尤擅琵琶,一曲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不是真的?”

    “你从哪儿听来的?”徐霁卿失笑。

    徐晏卿追问,“别管哪里听来的,哥哥只告诉我,鄢娘子的琵琶曲,是不是真的那样动听?”

    徐霁卿便笑道:“江州的确有一个擅弹琵琶的鄢娘子,也的确远近闻名。不过,传闻里的余音绕梁,却是子虚乌有的事儿。”

    徐晏卿有些失望。

    她曾听徐府的旧人提起,昔年孝文皇后的赏花会上,她的母亲甄氏,一曲琵琶艳惊四座,闻名上京。

    徐晏卿没见过母亲,却也忍不住想象,当年风华正茂的甄氏,在锦簇花团中,怀抱琵琶,拂弦弄曲的模样。

    那一定是连江州鄢娘子也比不过的风采,徐晏卿垂眸想。

    回到徐府,徐晏卿先去漪兰苑寻她的祖母。

    徐相与徐霁卿随王伴驾,徐皇后担忧母亲无暇顾看侄女儿,便将徐晏卿接到宫中小住。徐晏卿在宫中住了将近一月,如今回了府,很该同徐夫人请安。

    “祖母。”徐晏卿进门时,侍女正为徐夫人奉药,浓重的药味填满了屋子,隔老远都能闻到药汁的苦味。

    “晏卿回来了?”徐夫人笑问道,“见过你祖父和哥哥了?”

    徐晏卿从侍女手里接过盛药的玉碗,舀了一勺药汁,轻吹了一会儿,便送到了徐夫人的唇边。

    “哥哥接我回来的,”徐晏卿顿了顿,又道:“我还没有见到祖父呢。”

    “肯定又去了书房。”徐夫人笃定道:“没有什么比政事更叫他上心的了。”

    徐晏卿道:“陛下南巡,御案上堆积的奏折像小山似的,积压的朝政不知多少。祖父辅治国政,这时候忙碌些,也实属平常。”

    “倒叫你这小娃儿来宽慰我了。”徐夫人笑道,“行了,回院子歇着去吧,也累了一天了。”

    徐晏卿瞧徐夫人面色发白,似是精神不济,也不多留,只说:“明日晏卿再过来陪您。”

    徐晏卿回到院子,便看见一位穿着松花色长衫的妇人站在门口翘首以盼。她身形适中,容长脸,发髻上簪着一支包银簪子,除此之外,身上别无坠饰,十分朴素。

    那妇人看见徐晏卿一行人,脸上便有了笑意,忙迎上来给她请安。

    “奶娘,”徐晏卿笑着唤道,“奶兄的腿好了么?”

    妇人夫家姓赵,是徐晏卿的乳母,赵氏这回本要同徐晏卿一同进宫的,不料独子干活时摔了腿,徐晏卿念着他们孤儿寡母可怜,给乳母许了假,让她回去照顾儿子。

    赵氏很是感激。

    “小子皮糙肉厚,养了几日,已经大好了,劳娘子挂心。”赵氏笑着回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