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2【四大家族】(第1/2页)  香港1968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学校教师办公室里。

    头顶上的风扇在咯吱咯吱的转动着,热风滚滚,吹的屋内正在办公的几个老师,是汗流浃背,但燥热无法阻挡他们的工作。

    当一滴汗水滴在稿纸上,渲染了那一片墨字,霍耀文放下手中的钢笔,也是随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渍,抬头望了一眼窗户外的景色,树木葱葱,碧绿的树久,开埠初期就已出现,1891年出现了首家证券交易所,1921年又成立了第二家。1947年,这两家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证券交易所,但一直由英资把持控制。

    就这样一路步入60年代末,香港经济渐渐起飞,华资公司对上市集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上市申请却屡屡被拒。

    在如此背景下,李福从1965年开始,就一直筹划着组建一个华人证劵交易所,他为此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联合何启东家族、罗文锦家族,以及香港诸多名门望族,名绅商贾,共同成立了远东证劵交易所,成为了香港乃至全世界第一家华人注册成立的证劵交易所。

    说起李福,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他的家族在香港也是豪门望族,在四大地产家族还未崛起前,李福的祖父李佩材是19世纪末期香港著名的银行家,开创的李氏家族与何东家族、利希慎家族、罗文锦家族,并称香港“四大家族”。

    因为家里是银行世家,从小接触数字金融证劵等生意,李福在香港大学毕业以后,就去美国宾西法利亚大学再读金融系,毕业回港考取了注册会计师,又花了数年时间研究香港的金融市场,一直到今年才厚积薄发,联合何东家族和罗文锦家族等人,成立了远东证劵交易所,简称远东会。

    此时香港证劵交易还不如几年后那样人尽皆知,除了极少数精英人士外,大部分民众是不清楚什么是证劵交易所的,所以在商报在报纸上刊登这一则新闻时,除了引起了金融界的轩然大波外,在普通人中倒也没起什么波澜。

    绝大多数人在看到报纸的内容后,都只是感叹华商崛起,居然连洋鬼子的证劵所都开了。

    但是令这些人想不到的是,在明年,远东交易所顺利让数十家华人公司上市后,这种不需要劳动,不需要人力的数字游戏,轻轻松松的赚取数倍的钱财,如此丰厚的利益下,引导万千市民涌进交易所购买各类股票证劵。

    也酿成了几年后,香港73年前所未有的大股灾。

    霍耀文在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眼,心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买股票,他虽然对这个时期的股市了解的不多,不过却也清楚现在买股票是百分百不会亏本的。

    未来几年香港股市繁荣,就是从远东会成立开始的,如果现在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几乎都是稳赚不赔,因为股市证劵交易这是一种对于此时香港普罗大众来说较为新颖的行业,花几块钱买支股,两三天的时间就能涨到十块钱,这种明眼可见的利益,是个人都会心动的。

    所以在证劵交易普及开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赚到利益后,很多存了一辈子钱的人,都会蜂拥而至,而这些人又不懂股票,分不清好与坏,只是盲目的追从股票经理人的推荐,买那些没什么价值,或者套壳的上市公司股票,如此下去,一支烂股都能炒成好股。

    让霍耀文影响最深刻的,那应该就是几年后一支香港天线股了,这家没有公司办公地,没有工作人员,只有一份上市报告的皮包公司,不仅顺利上市,其股价居然能从一块飙升到四十多块,这种近乎疯癫式的炒股行为,已经脱离了股市创立的根本。

    “叮铃铃……”

    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离得最近的一名老师起身去接电话,说了几句后,就喊道:“霍老师是找你的。”

    说话的时候,还挤眉弄眼的。

    霍耀文放下手中的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