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0章 二更(第1/3页)  庶长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魏时只负责一个点子,  具体的事情还得由太子和肖知府商议。

    不得不说,  作为一国之君,太子的能力确实是让人叹服的。

    事情要比魏时想象的还要顺利,  劳动量和粮食比例的商定,  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人,荒山荒地的划定,  负责监督的巡查御史

    灾民们都按照原籍地进行了划分,各有各的小头目,  有之前就当过里正的人,  也有被众人推选出来的。

    集体就是这样,总要有个打头的。

    负责移民就食的小集体,打头的人自然是太子,  别人服不服气魏时不知道,反正他自个儿是挺服气的。

    这也让他对未来、对朝廷有了更多的信心,  灾难总是能够给人带来教训,并使之深省。

    魏时这一路上就想了很多,老天爷不下雨,那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就算是未来有人工降雨的技术,  可那也是有先决条件才能操作的。

    他这段时间也问过不少灾民,所种植的作物大多都是粟,  而柳州城、燕县这两处地方种植的都是水稻,  土生土长的水稻,  对水的需求和要求都是挺大的。

    倘若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  在曾经学过的历史书里,某个朝代好像是大面积推广过占城稻,之所以能被朝廷大面积推广,原因就在于其耐旱性、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尤为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稻穗要比之前种植的水稻长。

    魏时还记得,占城稻就是从周围的小国家引进过来的,好像是越南,也可能不是。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如今的安南国就应该是将来的越南。

    魏时无法确定传说中的占城稻是不是就在这个地方,更没有办法确定在历史已经发生转折的情况下,还有没有占城稻这种作物。

    但既然想起来了,知道这种作物的特性,总还能过去找一找,也算是尽一份绵薄之力吧。

    比起曾经写在历史书里的占城稻,魏时更怀念的还是玉米、红薯、马铃薯,还有辣椒,这些从海外传过来的植物。

    前者产量是真的高,后者能带来的美味更是妙不可言。

    大靖朝是包容的,来自于境外的商人不少,还有黄头发、蓝眼睛的白种人,但那只是对于陆地而言的,深不可测的海洋对于大靖朝而言,还是陌生而渺远的,就算是有船只,那也不是可以用来远航的船只。

    想想那些高产的作物,味道奇妙的辣椒,魏时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努努力,当今他连见一面都难,更别说是影响到了,但太子就不一样了,既然都已经是熟人了,也就不妨碍他说些有的没的了。

    直截了当的说总是缺乏说服力的,对于高产作物的迫切,魏时相信太子应该比他更为心急。

    包容的中原,数千年以来,可是已经引进过不少植物了。

    “像是胡豆、胡葱、香菜、核桃、胡萝卜、胡麻、西瓜、无花果这些不都是在胡人之地引进过来的,胡人生长的地方才那么大点儿,就能有这么多中原没有的食物,往南往北往东往西,地域不知道有多辽阔,哪怕人口不多,但也有可能生长着中原没有的植物,甚至是比粟和水稻更能够产粮食的植物。”

    “往南往北往西也就算了,东边可都是海,那地方是够大的了,可难道还能下海去找植物吗”太子打趣道,魏大人总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远不同于常人。

    去别的地方找找能够产更多粮食的庄稼,听起来确实不错,如果能找到,那可是能惠泽万民的好东西,若是找不到,也没浪费多少人力,差不多算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主意。

    “河跟河之间有对岸,海不过是比河大了些,应该也是有对岸的吧,在海的另一边,或许是处面积并不逊色大靖朝的地方,也或许是一个个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